糖果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9页(第1页)

  -----------------------page21-----------------------

  特立、凯丰等中共领导人先后去书店作报告。当194o年1月,毛泽东同志表《民主主义论》时,韬奋在八路军办事处得到样本,&1dquo;如获至宝”,高兴得不能自持,向范长江等朋友滔滔不绝讲述该书的内容。7月,韬奋的夫人对他说:&1dquo;在这里受国民党特务的气,环境不好,文章不能好好写,话又不能痛痛快快地讲,还不如到延安去。”韬奋说:&1dquo;延安当然比这里好,但是我的岗位在这里。我虽然不能用枪杆,可是我能用杆,正因为这里的环境恶劣,就要求我用这一枝与敌人更坚决地战斗。将来有机会,延安我们总是要去的。”12月,根据周恩来同志指示,生活、读书、知三家书店成立&1dquo;联合出版部”,并联合派柳湜、李文等人去延安和太行区等地创办华北书店。1941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制造了皖南事变;同时进一步摧残进步文化事业,迫害民主人士。他们把生活书店5o多处分店(除重庆外)或直接查封或下令停业,并诬陷韬奋企图组织暴动。韬奋对国民党政府的这种法西斯暴行提出强烈抗议。2月间,周恩来同志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为保存文化界的进步力量,在海外开展文化宣传工作,决定逐步把在重庆、桂林等地的大批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转去香港,建立的文化阵地。根据周恩来同志的指示,韬奋一面公开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法西斯暴行,一面作了应变准备,开始有计划地疏散书店工作人员,把出版行的重点转移到解放区去。生活书店领导中心已移到香港。他自己也决定辞去&1dquo;国民参政员”职务,秘密离开重庆去香港。出前约两周,他和夫人还专程去曾家岩5o号拜访周恩来和邓颖同志。2月25日4点钟,韬奋动身去南岸汽车站,沈钧儒与沈粹缜送行。韬奋化装为重庆某汽车公司的商人,乘坐的是福建省政府长途汽车,与胡绳同行。在旅途中,韬奋有两次&1dquo;受到了严格的盘问”。3月初,韬奋辗转到达香港。当时战火尚未波及香港,从而为邹韬奋等人宣传抗日主张提供了一个较安定的环境。5月17日,在廖承志的大力协助下,由邹韬奋主编的在民众中影响巨大的《大众生活》周刊复刊,编委有茅盾、夏衍、金仲华、乔冠华、胡绳、千家驹等著名文化精英。几天后,邹韬奋、茅盾、金仲华等o;,在《大众生活》上联合表了《我们对于国事的态度和主张》的长篇社论,公开揭露国民党顽固派在国内压制和迫害抗日进步力量的阴谋,驳斥攻击、诬蔑中国共产党的种种谬论。日军于12月18日占领香港后,立即封锁港九通道,实行宵禁,并四处搜捕爱国抗日人士,到处张贴布告,限令&1dquo;抗日分子”前往&1dquo;大日本行政部”报到。在港早已公开暴露身分的邹韬奋等一大批爱国民主人士被通缉,处境十分危险。《大众生活》被迫再度停刊。在此紧要关头,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指示八路军驻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要想尽一切办法,不惜一切代价,把困留在香港的爱国民主人士和著名文化界人士抢救出来,转移到大后方去。

  -----------------------page22-----------------------

  七、赴解放区以廖承志等为的中共华南工作委员会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决定邹韬奋、茅盾、胡绳、戈宝权等人由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港九支队派员护送,从香港秘密转移到游击总队司令部驻地——宝安县白石垅村。从香港到白石垅相距百余里,沿途既有日军关卡,又有士匪出没,营救任务十分艰巨。第一道难关是从香港偷渡到九龙。为了保证途中安全,游击总部特地选派了几名机智能干又熟悉情况的交通员。参加营救工作的交通员到港后,很快与邹韬奋等人联系上了,并帮助他们化装成客商、海员、医生、太太、工人、小贩,以避开敌特耳目,摆脱监视跟踪。经过几天几夜的长途跋涉,邹韬奋等人于1月13日安全到达了东江游击区的前哨基地——白石垅。邹韬奋先是住在白石垅游击队队部,后遵照游击队总部决定转移到龙华的阳台山。此时他的夫人和子女也从香港来到此地与韬奋团聚。在阳台山,邹韬奋还热情地参加了游击队的宣传教育工作。他与戈宝权、沈志远等人,经常为游击队写传单、标语,给战士上文化课,讲故事,促膝交谈。邹韬奋出于一个职业记者、出版家的本能,非常关心游击队机关报《百姓报》和《团结报》的编辑工作。每当空闲时,总爱到简陋编辑部,认真翻阅报纸。3月间,中共中央南方局来电,说国民党当局秘密下令通缉韬奋,指令敌特机关现时&1dquo;就地惩办”。韬奋夫人和孩子们先离开东江前往桂林,韬奋本人则继续留在东江生活了一段时间。4月初,党组织决定将邹韬奋等人转到龙川老隆。临别时,为表达对白石垅游击总队指战员的感激之情,邹韬奋特题写了一幅&1dquo;保卫祖国,为民先锋”的条幅留作纪念。8月底,国民党加紧了搜捕行动,开始注意山乡小村生疏人。为防不测,陈炳传反复交待邹韬奋如何在晚上辩别狗叫声,如何在不同条件下跑往隐蔽地等,并请当地党组织派人送来了一支左轮枪,一支驳壳枪,以便武装自卫。这时,龙川地下党组织派了一个通讯员,与原在生活书店工作的职员冯舒之一起来到江头村,准备接送邹韬奋到苏北解放区。临行前的一天,正值中秋节。邹韬奋为表达对村民的感激之情,特在老学堂内设下便宴,与村民们一一话别。第二天,邹韬奋早早起床,找来墨为陈炳传留下4幅墨迹,并深情地说:&1dquo;我不会忘记江头村,不会忘记你们全家和全村百姓。”江头村是韬奋第一次深入接触的祖国农村,也是他第一次和祖国劳动人民交往的场所。9月25日,邹韬奋、冯舒之等人离开了江头村。几经曲折,他们来到湘、鄂两省交界处的藕池口,进入了敌占区。邹韬奋在藕池口特意买了一批湖南土碗装在船上,继续装扮成商人以便通过敌占区。可是船行不久,因河水枯浅被迫离船登岸。邹韬奋只好就地把那批碗处理掉。后来,他们在当地雇了一个挑夫帮助送行李并想找个饭馆吃点东西。刚到路边的一个小饭馆坐定,忽见一伙伪军骂骂咧咧地朝他们这边走来。挑夫见状,忙把放在门外的行李搬进房内。这一举动立刻引起这伙伪军的怀疑。在一个小队长的吆喝下,七八个伪军蜂涌而上,不容分说地将邹韬奋与冯舒之拉到两个房间,严加盘问:&1dquo;干什么的?”邹韬奋按照事先编好的&1dquo;口供”,对伪军小队长说:&1dquo;我是香港商人,跟我在一起的是伙计。日本人占领香港后生意不好做了。我只好回上海老家去。”冯舒之也用同样的话回答伪军的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