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果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63章 名传天下(第1页)

海州与6地脱节,传过去的消息基本上多和商业有关。

白芨也没有足够的人手去探查,只是让文不商关注一下朝中的局势,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名声。

隔天,等见到文家当代族长,上代族长,以及八十多的上上代族长以后,她才觉得事情大了。

昨天晚上,文不商确认身份以后,激动得语无伦次的,拜了几拜直接就跑了,跟抽风一样话都没说完。

“见过大小姐。”

看到这么大的年纪的老人家行大礼,白芨哪里坐得住,连忙避开还了一礼。

几人连带着文不商,一脸恳切,丝毫没有读书人那种高傲的态度。

“大小姐,这是您该得的,活万万民之功,当得天下人敬拜。”

高傲也分人的,读书人就不吃饭啊?

“您言重了,我这几年一直都在海上,能不能说说内地的情况。”

这个解释一出,屋里的人就更佩服了。

出海干什么还用说吗,看看族里种的辣椒不就知道了?

谁说女子不能干出一番事业,就算不考科举不进朝堂,依旧能立下这不世功勋。

这种心怀大义的奇女子,文氏与之相交,实乃幸事。

匡弼社稷之功,非等闲可比,虽无名亦有实。

“大小姐,自您离开淮宁后……”

过了小半个时辰,白芨才算知道外面生了什么,总之宁水已经装不下前山村的白氏了,现在叫淮宁白氏。

而大小姐,则是天下人的大小姐。

两种亩产过千斤的粮食,第二年覆盖了宁水,第三年整个淮宁地区全部种植,就连荒地都能出个千把斤,悉心照料的,最高有两千七百多斤。

短短三年时间,宁水的人口暴增,新生儿比之前多出两倍,也名正言顺地跨入了中县行列,很快变成上县。

淮宁全境受益,人口、经济稳步增长,不出意外年底就是中州,知州汪大人也会高升。

如果说现神物是幸运,那么紫云英这种偶然作为药材的作物被用来肥田,足以见得大小姐在农学方面的造诣。

也是从宁水县开始,之后淮宁,再是江淮,全部都开始种这些好看的花草。

不同于红薯和土豆,红花并不是某个地方独有的,大江沿岸的地方全都是。

起初,大家并不知道这种东西的作用,直到白氏的人说了一句,和菽一样。

结合这种作物的生长时间,南方各地的乡民瞬间就懂了,这简直是上天恩赐给这些一年两熟地区的。

无缝衔接,一点都不浪费。

白氏还无私教授各地农人种植方法,点出紫云英牧草、菜肴和酿蜜的价值,这下更南方的地区也坐不住了。

效果是很明显的,有经验的老农都知道频繁种谷会伤地,哪怕再艰难也会偶尔种菽,或者干脆歇一季。

自从种上了红花之后,亩产几乎提高了一成,还不用掰着手指头计算,怎么样合理利用。

一成看起来不多,可放在一县、一州、一省之地呢?

自此白氏成为天下农户心中的圣地,有能力的都想去去当地看一看。

这不看不要紧,一到地方,全都傻眼了。

你们这么北边的地方种水稻咱就不说了,还在田里面养鸭子?

大江南岸的人彻底绷不住了,到底你们是南方,还是我们南方啊?

跟着学吧。

就这样,几个农户虚心取经,回去就开始养起来了鸭子。

普通人怕鸭子会吃苗,会踩坏庄稼,都不敢轻易尝试,除了亲眼见到过的人。

田里面养鸭,窍门在于提前喂食,鸭子半饱之后就不会饿到去啃苗,而是会把田里面的虫子和浮萍当零嘴。

放鸭和关鸭的时间也是要训练的,让它们养成在田里拉完粪再回鸭寮的习性。

至于踩坏庄稼更不用担心,水稻只要生根长成,生命力极强,随便鸭子怎么折腾都行,又提前挖了深沟,基本不会出现死苗的事。

一季过后,产量也出来了,在种了紫云英的基础之上,又差不多增产了一成。

提前知道这回事但没敢下手的人,在听到结果以后只觉得脸啪啪作响。

不长记性啊,怎么能怀疑白氏呢。

这下子,鸭苗成为了水稻种植区域的紧俏物资。

不说产量增加多少,这鸭子不是钱啊?

等大家都开始这么干的时候,白氏又出来人了,说大小姐嘱咐过,鸭子养殖的密度不宜太高,否则容易生病,环境也要搞干净。

这种情况下,各地的官府都不得不找到当地经验丰富的鸭农,让他到处去指导,顺便规划一下养殖的范围。

鸭多了,鸭蛋就多,后面的成鸭自然也多。

农户人家好不容易干点副业,这一下子就贱价,那也太伤人了。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