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果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64章 南北统一(第1页)

杨安使用“攻心战”,使得湘军的军心产生了动摇。

湘军是铁军,但毕竟是血肉之躯,早已疲惫不堪。再加上军心动摇,战斗力已大不如前。

反观隋军,在杨安的激励下,仍然斗志不减,甚至因为陈军割鼻领赏而更加激愤。

本来威风凛凛的吕仲肃,此刻布满污痕的脸上也写满了憔悴和绝望。

半夜时分,隋军再一次起攻击,抢占浅滩的同时,向岸上陈朝的营栅起攻击。

陈朝士兵无心死战,一个个落荒而逃。

既便如此,吕仲肃还是控制了大部分的士兵,成建制地撤离,带着这些士兵退守到荆门的延州。

隋朝的延州,实际位置在今湖北枝江附近长江段,是一座江心小岛。

在这样一个江心的小洲上,士兵们没法轻易投降,也难以逃走。吕仲肃退守廷州的用意,是打算破釜沉舟,与杨安的水军死磕到底。

敌军已经在修整的时候,杨安的手下正忙着毁掉吕仲肃在歧亭设下的三道铁链。

撤除三道铁链后,杨安再次带着水军乘船浩浩荡荡顺江而下,毫无阻挡地来到延州。

这时候江面已经宽广起来,杨安专门打造的能容纳百人的大船,终于可以派上用场。

此前打造大船的时候,杨安只是提出自己的思路和要求,具体的工作从设计到完工都由工匠宇文策负责。

这个时代,战船打造最具有攻击性的是船体拍杆。

按照杨安制造大船的要求,宇文策相应在每艘大船上前后左右设置了六台拍竿。这些拍杆,每根长四十五尺,高五十尺,上面悬挂有巨石,顶端系巨石,底端设辘轳;如果有敌船靠近则可利用杠杆原理将巨石举起,再狠狠的砸下来。

在战斗中,敌人的一般小船,基本上一砸就让它废掉。而且一击之后还能迅收起再次出击。

杨安看到这种设计,深为震撼。虽然此时的工匠可能还不懂什么是杠杆原理,但凭借生活经验,早已将之熟练使用,并应用到了武器的制造上。

杨安问过宇文策,得知这拍杆技术并非隋军明,陈朝水军早已投入使用,并多次凭借拍竿制敌取胜。

只可惜南朝陈叔宝上位后,财政衰退,导致大船数量大大减少。

当杨安带着五艘每一艘都足以容纳千人的大船赶到延州时,江面上根本就见不到陈朝的大船,仅有几十艘小船。

杨安下令全体士兵,向陈朝的水军起攻击。

杨安带着赵七,坐在其中一艘大船的船头,看着数千名隋朝水军,驾驶着庞大的战船,凭着顺流战逆流的优势,横冲直撞,杀进南陈的水军之中。

南陈水军因为都是小船,慌忙避让,有几艘来不及避让的,被庞大的战船直接撞毁撞沉。

而逃过被撞命运的其它小船,则被大船上的士兵启动拍杆,把陈军战船打得粉碎。

杨安本来训练的护卫船,跟在大船后面,成了打捞船只,专门打捞那些沉船落水的南陈水军。

不过一会的功夫,南陈水军已有十几艘小船被击沉。余下的小船陷入隋朝水军的包围之中,纷纷投降。

很快外围的战斗宣告结束,杨安的水军俘虏陈朝水军两千余人。

但江心岛上的吕仲肃任然坚守不出,誓要带着士兵“背水一战”。

守在江心岛上的最后的残余军队,是吕仲肃手下的重装甲士兵。他们移动能力不强,但守在江心岛上,就如同堡垒一般,难以攻占。

杨安不得不一边起强攻,一边再次使用心理战术,向重甲军喊话。

为了让喊话收到成效,他甚至在俘虏中找到陈朝水军将领,让这名将领告诉以前的战友,陈朝国君昏庸无能,天怒人怨,不得民心,必将灭亡。

并重复喊话,大隋军队仁义之师顺应天意,优待俘虏。

一番喊话之后,重甲军无心再战,甚至商议要拿住吕仲肃投降立功。吕仲肃总算反应机敏,见情况不妙,赶紧带着几个心腹秘密逃走。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