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果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55 第 55 章(第1页)

在连翘这里,宦海和海上归来记是没有什么高低之分的,她也不觉得自己的水平在两本之间实现了质的飞跃。不过现实情况往往不会那么简单,从海上归来记到宦海,不管连翘有没有什么变化,反正外界对她的感觉已经是天翻地覆。

或许是海上归来记连载的时候就算在苏州城里火爆,那也是小部分人,小圈子里火爆。等到影响力大一点,都是东华书社在整个江南地区销售单行本的时候了。只不过因为没有连载时期积累人气,作者又是一个新人作者,这种影响力也远远不如苏州地面上有人气的。

所以很多感觉迟钝,或者眼高于顶,只看的到苏州城里这一亩三分地的编辑就没有注意到乔琏。

但是现在情况有点不一样了,宦海这本书东华书社的出版手段是报纸连载足够的字数之后就出一本单行本一般来说,这是有名气的大作者才会采用的方法,一个是为了增加销售量,另一个则是为了对抗盗版。

很多人一次性买一整套书舍不得,但是一册一册地积累,感觉又不同了,好像买完了也没有什么感觉,就像后世的分期付款。至于对抗盗版都知道原因的,就是和他们比出版度而已。

东华书社甚至会提前派人从连翘这里拿走还没有在报纸上连载的内容,提前进行雕版工作,只等到报纸上连载过,立刻印刷出来。等到新连载过去三天,单行本立刻上架。

这些都是为了和盗版抢时间。

为了这个,刘盈盈特别向主编申请了一个抄写工,将连翘的宦海原稿抄写一遍,用来交给东华书社拿回去做雕版当然了,抄写工的工资是连翘出的。

东华书社谈成了出版宦海的生意之后,立刻就开始准备起出版的事情。按照此时一般出版单行本的规格,一册大概有十回文字。这个时候宦海已经公开的内容足够出两册了,于是宦海上,也就是文魁,其一二册很快在整个江南地区卖。

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连翘是在日报上面连载,并且每天都有连载内容,堪称笔耕不辍。而这其实是非常少见的,连载主流是在月报、旬报上面,日报上面很多都是小故事。就算有连载,大多数也会选择隔日更,或者减少每天的更新量。

然而连翘没有,她非常耿直了。每天更新,而且每天更新半回文字。这个时候的一回差不多是六千字,半回也就是三千字。

三千字可不容易后世的网文三千字好像很简单,就是一章的内容,敲敲打打完成的很快。可是这是古典,因为遣词造句以及行文习惯方面的原因,他们往往很精炼,废话虽然有这是一个按字数算稿费的年代,作者学会废话简直是必然。

但是绝对没有到达后世那种水文的丧心病狂。

再加上什么写字慢、查资料不容易一大堆的理由,在这个时代维持日更三千字的不是佛系,而是真正的王者

可以这么说,以连翘的更新度,她不用再勇攀高峰了,她本身在那里就是别人无法逾越的高峰了。

重点是,按照这个更新度,只需要二十天就可以凑够宦海一册的内容。所以这种更新度其实比月报上面连载的作者出镜还要频繁一些,再加上内容要多得多竟然奇妙地有点像出月报,只不过这份报纸只有宦海一本。

也就是这个原因,让宦海一定程度上和苏州城本土大报纸出身的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这种情况下,读者被迅引爆。即使没有了报纸这个可以依托的平台,直接出书的宦海更像是裸身上阵,但是本身足够坚实的质量让这个弱点变得没有那么具有决定性。

还是那句话,有趣的受人喜欢,只要他们不是毫无站在台前的机会。

借由书铺的推广,东华书社在各大报纸上的广告,以及看起来最无力,实际上最有力的口碑效应。宦海这部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度迅成为了苏州圈子里的重磅炸弹,看看他的成绩,又看看他原本所在的平台,足够让身居大平台却始终没什么成绩的作者羞愧了。

作者们也就算了,最多感慨又是一个大魔王的诞生。编辑们则不同,他们疯狂地打听这个乔琏是谁,他们知道,一个县城里的小报馆是留不住这样的作者的。他的下一站在哪里没人知道,但编辑们都希望是自己的碗里。

朱敏啧啧了几声,坏笑着问许文华“咱们宋大编辑紧张不紧张原本以为十拿九稳的事情,现在恐怕不那么确定了。”

如果是海上归来记时的乔琏,宋文静肯定不会有多大的紧迫感。就凭他早早慧眼识珠,以及非常有诚意的态度,加上身后三吴报馆的招牌,他并不认为乔琏从自己眼皮子底下溜走。

但现在不同了,挖墙脚的多了,难保其中没有同样细心关心作者,也是大报馆编辑的小碧池。

朱敏这时候是真的确定自己没希望争取到这个作者了,反而无欲无求,可以尽情调侃。

说完了总免不了道“真要是文静兄拿下了这位乔琏先生,他肯定偏爱这位啊。想想看,人家能每日连载半回,换成是你,一个月能有三回文字就算是烧高香了”

编辑都喜欢天才没错。当作者门槛很低,却也不是真的有一颗决心,会写字就可以的。最终能红,能赚钱的作者都是天才,只不过有的人天赋一开始就显露,有的人需要沉淀、打磨一段时间才能焕出光彩。

但是,编辑们也很欣赏勤奋的人。特别是当他们无法忍受手里一些没有生存压力之后就不好好写书的作者之后,对勤奋的作者好感到达了顶峰这里必须划重点。许文华就是那个让宋文静每到死线之前睡不成,必须彻夜守着他写稿的人。

每当这个时候他就羡慕一些编辑拥有十分自觉的作者。

不过大家羡慕的都是自己缺少的东西,许文华是更新少,是喜欢惹事,但是大家还是想拥有一只许文华。无他,有这种作者在手,资源、薪金、升职,全都会有的。实在一点儿,有些东西想象成必要的代价,这还是很愉快的。

然而这个新出现的乔琏完全就是一个怪物

大家惊悚地现,他在是一个天才的情况下,竟然还这样多产和勤奋

作为直接竞争者的作者还会暗戳戳地想,这怕不是请了几个人捉刀代笔一起写,不然能有这么快他们可不会去想这种想法漏洞该有多大,光是风格无法完全统一就是一个大问题了。另外保密问题、情节把控问题等等问题更不用说。

编辑们没有竞争性,无缘无故的怀疑就不会有了,剩下的只有无尽的赞美。天才、勤奋,特么竟然还低调,没错,一直没有公开言过,更没有暴露身份的乔琏在他们眼里就是低调。

话又说回来了,即便乔琏这个作者是请人代笔了,编辑们其实也是不管这种事的。代笔这种事,至少在这个时代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很多作者红了之后就会换一种创作方式,自己只负责写大纲,然后让一个助手来填补内容。

又或者自己写了第一部,懒得往下写了,让一个助手续写。

这些助手们其实就和代笔一样一样的,因为时代的原因大家也不觉得这有什么。实际上,就算在连翘那个世界到了现代,如金庸古龙那一批作者的黄金时代,也多得是武侠名家的作品出自代笔之手,这对读者来说也属于大路货的消息。

连翘当然没想过请人代笔,一个是她脑海中的故事只有她自己才写的好。后世那种节奏把握,让一群没有见识过后世的人来写,很容易就会失去精髓。另一个就是过不了她自己那一关,别人的作品怎么能叫做自己的作品呢。

她最多就是想过,等有一天找到一个可以完全信任的人,能自己口述,对方来录写。这样就是轻轻松松语音写了,岂不是美滋滋。

朱敏喝了一口茶,感叹道“这位乔琏先生写的真的很快,之前海上归来记的时候我还以为是提前写好了,只待报纸上。现在宦海还是这样,就不能这么想了,谁没事儿攒这么多不还是这样优秀的”

“对了,你觉得是不是有代笔”似乎内心也是觉得这种度非常神奇,朱敏兴致勃勃地和许文华讨论。

许文华却只是瞥了他一眼“眼睛是瞎的吗怎么可能是代笔,这种连贯程度只可能是一个人的手笔。”

“啧”许文华看着朱敏,表情中有一种故意装模作样的责备“这都看不出来了,你真的能胜任编辑的位置。整天游手好闲,原本有的一点儿本事都丢完了了,我就知道你是的人。”请牢记收藏,&1t;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