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果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十章 浣溪沙(第1页)

浣溪沙,词牌名,由唐朝教坊曲演化而来,从该词牌为题的主要作品来看,它多以六句四十二个字的形式呈现,对比已经形成标准格律的唐诗,就是比七言绝句多两句,比七言律诗少两句,可以戏说是七言绝句和律诗的中间体。一代有一代的文学,唐诗已经被唐人玩的难以再创作出精品,晚唐及五代的文人们便开始对诗歌的形式进行创新,于是慢慢将原属于唐代教坊曲演化成词牌,有了词牌之后,宋代的文人墨客便可以运用灵活的格律规范以便创作优秀的佳作。据说浣溪沙这个词牌的来历与春秋时期的美女西施有关,相传她曾经在一个名为若耶溪的地方浣纱,浣是洗涤之意,纱是一种布料可代指衣服,浣纱便是洗衣服之意,后来便有浣纱溪之名,后来慢慢演变成浣溪沙(古语中沙通纱),因此以此词牌成名的佳作多以哀怨闲愁为主,是宋词婉约派常用的词牌,其中以北宋词人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和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为代表。晏殊作为历史上不多见的太平宰相,尤为喜欢用浣溪沙作词,以上三作品便是他以浣溪沙为名的作品,其中以第一最为经典,也是读者所知该词牌名最为经典的作品。

晏殊,赵宋朝廷时期的政客和文学家,他自幼能作文章,宋真宗时期以神童身份召试并得到赏识,被赐予进士出身,但他的人生仕途经历主要生在宋仁宗朝,而且在仁宗朝庆历年间一度拜相。经过两代三帝的励精图治,尤其是宋真宗时期达成澶渊之盟让赵宋疆域免受北方的侵扰,到宋仁宗时,国家已经稳定半个多世纪,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全面呈现蒸蒸日上的展态势,而晏殊的仕途主要经历时期便是此背景下。仁宗赵祯在位四十多年,是赵宋时代最为辉煌的时期,对外战事主要是面对西北方向的西夏政权,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让赵宋朝廷可大力展经济和文化事业,再加上朝廷崇文轻武的基本国策,让文人享有了高地位,尤其是对于赵宋时期的士大夫阶层,简直是古典中国时期最为美好的时代。晏殊长期厕身中枢,也即相当于长期在国务院里任职,不过的他的政治成就并不突出,慎重求稳的政治追求,使得他并未有过突出的历史政绩,密切交往的北宋名臣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时,晏殊作为中枢要员却明哲保身的态度,典型的只求自己的荣华富贵态度。晏殊向同乡的王安石传授经验时,面对王安石提出的政治追求却言左右而顾他,并告诫王安石为官之道,期许王安石日后荣登高位可享荣华。晏殊任相时,女婿富弼得到宋仁宗青睐,使得晏殊富弼这对翁婿同时厕身中枢要职,这让他们有了同朝议政的经历,使得富弼逐渐认清岳父的政治价值观念,使得富弼对岳父晏殊有所不屑。尽管晏殊在政治上的作为并未践行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不过北宋的很多名臣都曾得到过的他的奖掖,如文正公范仲淹,北宋文豪欧阳修,哪怕是晏殊并不喜欢欧阳修,至于其女婿富弼更是积极提携的对象了,晏殊去世多年后,狷介的七子晏几道说到,当朝的很多达官贵人都曾经是他父亲的门生故吏。

政治上不求大作为的晏殊,命运的眷顾,谨慎的为官之道,左右逢源的处事策略,使得他成为太平宰相,一生享有荣华富贵,得益于晏殊在仕途上取得的成功,其父亲及祖上被赵宋朝廷予以追封,其七个儿子可依靠恩荫制度直接入仕,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是这么一位太平宰相,受五代时期词人冯延巳影响较深,作品多表现诗情酒意的生活和闲情逸致,语言婉丽,多体现闲愁情绪,他的这种词风在其儿子晏几道身上得到了继承,不过其儿子青出于蓝胜于蓝,纵观晏殊的一生荣华的经历,他的词有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他的词表现出来的基本上是缺乏精神追求的闲愁,不像诸多文人被贬谪时所呈现的郁闷之愁,也不像壮志未酬和离恨别绪般的愁。幼承庭训的晏殊,家境殷实的成长环境,其文学素养自是非同一般,留有多名篇存世,其中他的名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因近代学者王国维将其形容人生第一境界而被人们所熟知,《浣溪沙》中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也是历代传诵较广的佳句。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该词牌名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作品,其大意是,填词作曲时品尝美酒,依旧是去年的天气,昔日的亭台楼阁,西下的夕阳何时再回来,花儿凋谢总是无可奈何的,似曾相识的燕子又飞回来了,唯独留下我在散花香的小经上徘徊。这词语言用词简洁易明,清丽自然,通过大意可知它含有伤春惜时之意,感伤年华的易逝,词上片联结古今,着重描写追忆往昔之意,夕阳西下本是正常晴日里就会有的自然景象,而作者用几时回描述,折射出作者企盼其回,又知其难回的细腻心态。下片则借眼前景象抒伤感心绪,感怀时光易逝是文人常有的情绪,闲愁多的晏殊更是如此,好的文学表现形式不会和普通人一样直说,时光过的真快,而文人一般都是通过意象来呈现,正如这词中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用花落和燕归这两个眼前景象,结合作者无可奈何之意和似曾相识之感,使得他们组成天然偶句,流利含蓄,韵律协调,在惋惜花落的同时有燕归的欣慰,在伤春的同时也在惜春。有学者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理解为生命里的两个维度,人生中对将要消失部分的感伤送别和生命里将要到来新事物的喜悦温暖,如果只看到花落去,大概只会消极和沮丧,只看到燕归来则会变得得意忘形,而作者晏殊不仅是看到花落去,更看到燕归来,一去一来方是人生中的循环,理解成人生中圆满的状态。在无可奈何与似曾相识之间,亲朋好友的离去以及青春的消逝,伴随着生命里有新的事物涌现,人生不应无可奈何而掉落到沮丧和绝望当中,似曾相识挽回了生命里的寄望或熟悉的感觉,好似潮起潮落,花开花谢,是人生的两面性,犹如作者小园香径时,悟到生命的起落与循环而独徘徊。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宋)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珍惜眼前人,是我们常听到的规劝话术,一般用来劝告准备去家弃子的人,劝告人家珍惜枕边人,古人们表达这个意思时,则为怜取眼前人,这句话出自唐代文学家元稹的《莺莺传》。《莺莺传》原是唐代文学家元稹记载的一个爱情故事,后被收入中国古代文言纪实小说总集《太平广记》中,因记载中有会真诗,故也称为《会真记》,这个故事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元代戏剧家王实甫名作《西厢记》便是依照此故事改编而来。这个故事中的男主张生是位家道中落的贵族子弟,女主崔莺莺是没落的贵族女子,男主张生在一次宴会时对女主崔莺莺一见钟情,疯狂追求后抱得美人归,原本是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然而故事情节展颇为曲折。在科举逐渐完善的唐代,通过科举光耀门楣是必选之路,美好的爱情滋润未能阻挡男主张生赴京赶考,命运并没有眷恋他们,科举落榜的张生滞留京城,起初还能与崔莺莺互寄信件谈一场异地恋,或是是京城的经历让张生心态生巨大变化,或许是为了前途而割爱,后来他们各自成家,美好的爱情未能修成正果。

有一次,男主张生经过崔莺莺所在的地方,或许是触景生情,或是懊悔当年舍弃崔莺莺,于是提出来以表兄的身份和崔莺莺见面叙旧,但是崔莺莺拒绝了。遭到拒绝的张生,哀怨的心情流露在脸上,崔莺莺于是按以前两人相约的方式写诗相赠,但是拒绝再会,几天后获知张生即将离开,崔莺莺于是再赋诗一谢绝张生再续旧情的请求,诗中写到“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也即劝告张生,既然你之前已经舍弃了我,勿需再续昔日的情意,好好珍惜你身边的人。《崔莺莺传》虽是元稹记载的故事,然而通过记载情况来看,张生应是元稹所认识的熟人,以今人的眼光来看,元稹是十足的渣男代表,这个故事也在说明张生是个渣男,不过这种渣男现象在今日的社会,依旧是较为常见的。抛弃曾经海誓山盟的恋人,后来另娶她人后家庭事业不如意时,念及昔日恋人的百般好,又想再续前缘,好多婚姻多年的中年男性有这种心理,已经成家立业后还想找旧情人再续缘,身边亲友知道男主有这样情况时,便会常用珍惜眼前人劝告了,也即《崔莺莺传》里面的怜取眼前人。

怜取眼前人,在古代是很多渣男所面临的劝告话语,这句话在北宋时,被晏殊引用到他的词作《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不过词中怜取眼前人所要表达的意思,与我们常说的珍惜眼前人寓意有点差异。这《浣溪沙》大意是说,一年光景向片刻一样流逝很快,生命光景有限,平常的离别也让人倍感忧伤愁苦,对酒当歌,及时行乐,大摆宴席不要觉得频次多,登临望远怀念元别的亲朋好友,风雨吹落繁华之时,更让人感觉春光容易流逝,不如在酒宴上好好爱怜身边之人。从这词的上阙尤其是“酒筵歌席莫辞频”这句可知,晏殊真是富贵到家,不知民间疾苦,说要通过夜夜笙歌来抚慰有限的生命,从下阕来看,晏殊在词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是务实的,与其徒劳的思念远方亲友,看到风雨后的落花而伤感,倒不如实实在在的与身边人对酒当歌,及时行乐,珍惜现在美好的时光。晏殊曾以《木兰花》为题作词一,写到“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与这《浣溪沙》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相类似的,珍惜现有的美好时光,能过着幸福的诗情酒意生活,就好好的珍惜,足见晏殊对人生态度有消极的一面也有务实的一面,享受人生才是硬道理,这也可能与他的政治价值取向有关,核心是追求自身的荣华富贵,过上潇洒的逍遥日子。这样看来,晏殊在词中的“怜取眼前人”与《崔莺莺传》则有明显的差异,晏殊的怜取眼前人是要把握好人生的时光,感叹人生苦短,应对及时和身边人享受生活,劝身边人及时享乐,从积极的维度理解晏殊,则是潇洒的活在当下。

《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

(宋)晏殊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

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春梦日西斜。

《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是晏殊现存该词牌名的闺怨佳作,这作品与其他《浣溪沙》描写闲愁不同,而这词通过咏写夏日里闺阁美人的闲情呈现他的富贵闲愁,这词描写女子的语言非常清丽优美,尤其值得男生读者品读一番,通过学习文人骚客描写美,裨益提升审美情趣。此词上阙描写美人的装扮情况,句中是宋代富贵人家将严冬时期收藏在地窖里的冰块消暑,以冰寒反衬闺阁里的热气,“滴露华”神似李白描写杨贵妃之美所用的“露华浓”,接着描写的直接露骨了,好似夏日穿着清凉透视装的女生,性感肌肤呈现眼前非常撩人,第三句则描写女子化完妆的姿态美胜过娇艳的荷花,古人以花喻美人是常见的写作手法。下阕则是描写女子酒后微微醉的情态,梳妆后下垂的秀,与眉际月相映成辉,微红的酒晕,犹如霞光照射在她的脸颊,欲迎眉际月,初上脸边霞,通过月与霞隐喻女子酒后时的娇美妆容,然而尾句一场春梦日西斜点出,原来这一切都是春梦初醒的所作所为。此词之美在于她描写女子姿态美,采用白描的手法叙述闺房中女子梦醒、晚妆、酒晕的情景,将女子举止容貌,娇艳姿态勾画的极为生动逼真,极具古代闺怨女子生活气息,词的风格颇有五代时期花间派的遗风,足见作者深受花间派影响。花间派虽是曾经风靡一时的文学流派,其大部分作品为歌咏羁旅闲愁、男女的合欢离恨,常局限于燕婉之私,多描写文人们与女子的香艳柔媚之事,缺乏儒家传统的精神内涵,因此并不为传统的士大夫所欢迎,但是其文学写作技巧富有水平,艺术成就也较高,尤其是如晏殊此词中对美艳女子的描写,算得上是描写女子美态的佳作之一,用来学习夸赞女子之美尤为可取。

长居高位的词人晏殊,享受了不为柴米油盐酱醋茶而愁的富贵,但他也终究是凡人,自是要面对人世间的愁绪烦恼,不为衣食住行而愁的他,照样也是愁绪满满,通过他的词作可见一般,不过他的愁多是富贵病中的闲愁。如果是富贵闲愁,那也是绝大多数人所欣羡的,晏殊的太平宰相之称并非虚名,晏殊人生履历中并未遭遇重大打击,即使遇到几次贬谪经历,但也是很快又被召回到朝廷中,这得益于他曾经作为宋仁宗的老师,也得益于宋仁宗这个温顺又重情义的皇帝,终其一生享有富贵,但是他的词风格却喜欢描写愁绪,用辛弃疾的话来说,则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然而他的淡淡愁词,却写的非常好,好似今日的人们却总是被莫名的愁绪萦绕,富贵之人有闲愁,贫苦之人为三餐一宿而愁,躺平之辈因无所事事而愁。今日的多数人,劳役于身的时间在减少,从繁琐的家庭琐务也慢慢解放出来,人们的幸福感几何,想必与古代并无二致,往前一步能力不足,退后一步心有不甘,也就容易滋生闲愁,富贵至极的晏殊,也时时充斥着淡淡的忧伤,轻轻的愁绪,今人的生活水准多数应该不会差于晏殊所在的宋代,然而闲愁却亘古不变,或许是人的宿命里自有哀愁。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