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果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81章 糯米凉糕(第1页)

今日早朝,昭仁帝收到了不少于二十封弹劾崔知宜的折子。

明面上是弹劾崔知宜德行不修,但其实都在拐着弯敲打昭仁帝,提醒他不要忘记崔氏之祸,不要忘记先帝临终前的旨意。

一整个早朝,听御史台和六科给事中从夏桀商纣念叨到安史之乱,吵得他头疼。

但由于天兖以武建国的特殊性,他又不得不对文臣言官百般容忍。

前朝末年,诸侯割据混战。天下四分五裂,战争频仍,民不聊生。

天兖王朝的开国皇帝澹台屠,出身草莽,揭竿而起,一步一步打下了整个天下,结束诸侯割据征伐之乱象,建立一统国家,国号天兖。

但问题在于,象征着天子君权神授的九鼎,在混战中遗失。

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将天下划分为九州,令九州各自上贡青铜,以青铜铸造九鼎,并将九州大地的名山大川、奇珍异兽镌刻于鼎身。

从此,九鼎便成为了大一统王权的象征。

《史记·封禅书》有言“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

自此,九鼎,被与社稷兴衰相挂钩。

人们普遍以为,只有可以缔造太平盛世的中兴之主,才能得到九鼎的认可。

而若君主昏庸,王道没落,九鼎则会像周显王时期,没于泗水之下。

澹台一族虽建立了大一统王朝,但九鼎的缺失,却使其显得德不配位。

在前朝遗老,和讲究正统传承的儒林士子心中,澹台一族终究不是天命所归。

太祖皇帝澹台屠的临终旨意,奠定了天兖朝重文抑武的倾向。

太宗皇帝一朝,虽南征北战不断,但对文臣的尊崇却始终与日俱增。

直至昭仁帝一朝,重文抑武的风气被推至了巅峰。

所以言官的笔,万万得罪不起。

昭仁帝做了这么多年皇帝,日日在后宫前朝的勾心斗角中打转,按理说修身养性的功夫应该极好才是。

但今日朝上,听言官们将崔氏和崔知宜鞭笞得体无完肤,他心中突然莫名烦躁,这金台御幄,他是一刻都坐不下去。

于是,当御史中丞捋着胡子引经据典,提醒昭仁帝提防姻亲之祸时,孟祀礼扬了扬手中的拂尘,第一次没规矩地打断了大臣的话,以陛下身子不适为由,宣布退朝。

若换做平时,昭仁帝也算是深入贯彻了“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但这一次,他却一反常态地流露出了些许叛逆的小儿心性。

言官越是上书反对,他越是铁了心想将崔知宜复位。

出了垂拱殿,昭仁帝的步子明显比往常更加急促,他板着脸,面若冰霜,大踏步往文徳殿走去。

孟祀礼迈着小碎步亦步亦趋地跟在身后,屏气凝神,大气不敢出。

越是脾气好的人,一旦动怒,越是吓人。

“孟祀礼。”

“奴才在。”

“今日朝上一事,你如何看?”

孟祀礼闻言,身子不觉放得更低了些,赔笑道“奴才惶恐,早朝所议,兹事体大,奴才怎么会懂得这些。”

昭仁帝偏头扫了他一眼,冷声道“让你说你就说。”

“这……”孟祀礼犹豫再三,斟酌道,“奴才只是觉得,朝中能人辈出,消息也灵通,不过仅仅隔了一夜,便写好了这么多折子,这要换做奴才,莫说一晚,怕是半月也写不出。”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