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果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47节(第1页)

所以,如果当全职太太能够有效化解他们两个人之间的矛盾,让谢亦的工作忙碌、加班频繁不再成为问题,等以后有了孩子也可以好好养育,她是愿意这样做的。

只有一个问题,董桑心里有些疙瘩,如果不把它完美解决,就算她以后真的辞职了,这个全职太太恐怕也不会当得安心。

没错,那就是自古以来所有人都在烦恼的一个问题:钱。

换个更文雅一点的用词,就是经济来源。

虽然她现在有点小存款,还有一笔数额不菲的赔偿金,肇事司机那边还欠着一笔,但也不能就这么坐吃山空,谢亦愿意养她一辈子也不行。

无关家庭地位,也无关事业前途,她就是想找点事情干,免得每天庸庸碌碌待在家里不知道干什么,成为一个彻底被社会抛弃的边缘人,她想要的可不是那种每天干完家务照顾完孩子就看电视吃零食的主妇人生。

当然,这个事情也不能是洗碗送快递这种零工,必须得要说出去有逼格、有时髦值的,并且在干的同时还能赚点小钱钱,要求也不高,一年下来能攒出两次国内旅游的钱就行,时长一周半个月的那种。

董桑就着上述条件冥思苦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有什么工作是符合这些要求、并且还是她能胜任的,只得无奈地搁置了这个想法。

不着急。她安慰自己。离医生说的自主康复期还有一个多月,也就是说她的病假还有一个多月,她有足够的时间慢慢思考,总能想出来合适的,而且说不定谢亦在一个月后就升职转职降职了呢,不需要她再烦恼工作还是全职的问题,这都是有可能的。

现在最要紧的事还是上网查询当初那篇美女主持人对谢亦的专题报导,她倒是要看看,到底是怎样的一篇报道,居然能让别人说出“另眼相看”这样的形容词来。

报导不难搜,虽然赵濯只给出了零星几个字的关键词,但一来这篇报导出来的时间不长,是谢亦刚任职队长那会儿写的,离现在不过一年,二来这位美女主持人的名气也足够大,她亲自出的每一篇报导都有不少转发,董桑很快就找到了一份稿件视频都齐全的完整版。

她本来以为这只是一篇普通的报导,就是那种每个新上任的领导都会有的宣传软文,结果一看之下才发现居然是一篇热点新闻的跟踪报道,标题起得也很有噱头:《是莽撞冲动还是胆大心细,24岁特警支队长打响任职第一枪——击毙8·12特大连环杀人犯背后的溯源与秘辛》。

董桑在看到这个标题时吓了一跳,第一个反应是谢亦是不是卷入了什么舆论风波,不然标题怎么会写成这个样子;第二个反应是咦,8·12这三个数字好眼熟,她是不是在哪里看到过?

她想了一下,没想起来,就把这个疑问暂时放到一边,仔细阅读起报导来。

报导写得很长,把前因后果都详细叙述了一遍,极大地方便了董桑理清楚信息:在去年8月12号的下午2点11分,一名持刀歹徒闯入了一家私人托儿所,把连同清洁阿姨在内的3名工作人员、7名被育幼童杀害,重伤1名工作人员、4名被育幼童,挟持保育人员与警方对峙三小时,最终被击毙身亡。

这样的一场残忍血案自然引起了群众极大的愤慨,网络上掀起一片讨伐之声,不出一天,凶手的真实身份就被曝光放到了网上:原来是一名离异单身的中年工薪族,因为遭到老板解雇而心生暗恨,遂前往托儿所准备杀害老板的孩子泄愤,但因为不清楚哪个才是老板的孩子,就把遇到的幼童和阻止其暴行的工作人员都一一杀了,老板的孩子也没能幸免。

没什么好说的,不管在工作上和老板有多大的矛盾,都不应该迁怒到无辜孩子的身上,因为被老板解雇就要去杀了老板孩子的是人渣,因为认不出哪个是老板的孩子而干脆全部杀掉更是人渣中的人渣,网友把愤怒全部倾泻到了那名凶手身上,一时之间口诛笔伐交替不绝。

全程看下来,这个案子似乎和谢亦没什么关系,但是在事发后的第五天,网上忽然多了一股声音,说是那天凶手在和警方对峙到后半程时,明显有点动摇了,如果再继续谈判下去,很有可能被说服把刀放下,却因为上级的命令被草率击毙了,警方的这个应对实在不能算好。

这个说法在一开始遭到了大量网友的辱骂攻击,没有人把它当回事,因为即使凶手真的在后半程动摇了,他在之前残忍杀害那么多名无辜孩童和工作人员的做法也足够判他一个死刑,并且死有余辜,警方人员击毙得好,对待这样禽肉不如的人渣不需要留活口。

然而,那股声音并没有被压下去,反而又产生了新的论调,说是因为警方最后那一下的狙击,使得凶手在中枪时带动了手里的刀,导致人质颈部被重伤,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抢救才挽回性命,但也面临着终身残疾的危险,整个人生算是被毁了,而这些都是因为警方没有选择更好的方法,妄图用快刀斩乱麻的方式来结束骚乱造成的,是警方的错,他们不该选择击毙犯人,应该持续谈判,说不定最后就迎来皆大欢喜的结局了。

这番论调依旧遭到了大部分网友的嗤之以鼻,嘲讽道明明是凶手把人质劫持了,他才是一切事件的罪魁祸首,不去怪罪这个禽兽不如丧心病狂的人渣,反而怪罪全力保护人质、解决事件的警方,这是什么毛病?并且警方当初已经和凶手谈判了三个小时,一群谈判专家和心理学家都在现场守着,能不能和平解决他们心里不清楚?用得着你们这群键盘侠来逼逼?还皆大欢喜,怎么着,还想把凶手的命给保下来啊?当心无辜死去的3名工作人员和7个孩子晚上来看你们!

遭到众多网友攻击的这股声音依然没有放弃,振振有词地回答道:谈判专家和心理学家当然专业,但是他们能够准确判断出现场局势,却不能左右警方的想法。当初已经有在场的专家指出凶手正在动摇,可以继续使用心理攻势,但因为当时现场的指挥官是新上任的特警队长,急于立威和立功,执意下命令狙击,甚至还亲自动手,一枪击毙了凶手,多么完美!可惜了人质的下半辈子人生,只能在轮椅和病床上度过了。

至此,这股声音完成了三段论据的升华,开始到处刷小论文博存在感,最后还真被他们弄出了一点热度,虽然多数网民拥有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判断力,对这些言论不屑一顾,甚至还有反骂他们圣母婊、别有用心的,但官方自然不可能让抹黑警方形象的舆论这么发酵下去,理所当然的,关于谢亦的这篇专访报导就应运而生了。

第79章

当初8·12案件事发后的二十分钟,警方就迅速赶到了现场,控制事态,各大新闻电视台的记者也紧随其后,开始直播之后长达三个小时的警匪谈判,最终,犯人在镜头面前被警方击毙,人质也被成功解救,紧急送往医院抢救。

而作为现场的指挥官和狙击手,谢亦在事后接受了一段短暂的采访,所以他的身份在一开始就是公开的,新上任的特警支队队长、击毙犯人的狙击手、担任支队长后首次进行现场指挥……等等信息都从他的口中透露出来,算是一次半官方的资料公布。

这段采访视频被放到网络上后,播放量很快破了百万,谢亦果断下令击毙犯人的做法获得了大量网友的认同与赞扬,被不少网友冠以“神枪手”的称号,“不要试图与警方谈判,因为你最后的结果很有可能是吃到一粒花生米”、“原谅你是上帝的事,而我们人民警察的任务就是送你去见上帝”、“年纪轻轻的当什么特警队长啊,还是狙击手这个身份更适合我,看吧,又替人民群众了结了一个凶残罪犯”之类的段子更是层出不穷,甚至还有“特警队长好帅!可以来保护我吗,24小时贴身那种”等无厘头的评论,总的来说还是非常正面的,算是一次成功的形象宣传和案件通报。

但也正是因为视频里写明了谢亦的年龄和他刚任职特警队长不久的事,给了之后那股不和谐的声音“从另外一面看待事物”所可以倚仗的“证据”:年轻人容易冲动是事实,新官上任喜欢搞三把火是事实,而谢亦才24岁,很年轻,又任职支队长不久,是个新官,所以综合可得他是因为刚上任想做出一点成绩,才在冲动之下做出了击毙犯人的决定。

这么一个可笑的结论当然没能获得网友的认可,面对大量的质疑嘲讽,这群人一开始还“理性回复”,到了后来,大概是实在想不出新的论点了,就开启了胡搅蛮缠式撒泼抬杠,把那些替谢亦说话的人都打成颜狗,说他们是看谢亦长得帅才站在警方一边的,如果被击毙的犯人是个颜值高的帅哥美女,估计现在的舆论风向就会反过来了。

甚至还有人对谢亦的身份提出了质疑,说他才24岁就当了特警支队长不现实,因为按照正常的升职流程,一个基层特警最起码要花十年才能坐到这个位子上,他却只用了短短一年就上任了,这背后是不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灰色交易,呼吁广大网友不要因为一件小小的案子就被蒙蔽了双眼,无脑支持警方,这个世界上是存在比变态杀人狂还要可怕的事情的。

如果说,这群“理智网友”的前几项猜测还算是处于正常讨论案情的边缘,那么这最后一项说法就是明晃晃的诽谤了,诽谤谢亦,也诽谤公安,存的什么心思一看就知。虽然大多数网友都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没有被这些言论带偏,但官方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需要有一定的动作出来回应辟谣,简芯的报导就是在这时候出现的。

报导花费不少篇幅叙述了8·12案情.事发前后的经过,包括凶手的身份和作案动机、警方在现场的应对和谈判内容、击毙凶手的决策执行等,然后就开始描写网络上对此案件的正面评价,最后以一句“但是,也有极少数网民对此表示出了不解与质疑”为结尾,引出了下文对谢亦的详细采访,内容量大到足以单拎出来做一篇特别报道,可见官方对这篇采访的重视程度。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