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果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72章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江上渔者(第1页)

1、岳阳楼记

作者【宋】范仲淹

庆历四年[1]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2]。越明年[3],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4]于其上。属[5]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6],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7],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8],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9]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1o]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11],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12]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13],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14]斯人,吾谁与归[15]?时六年[16]九月十五日。

注释

[1]庆历四年公元1o44年。庆历,宋仁宗年号。[2]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名宗谅,河南(今河南洛阳一带)人。与范仲淹同于大中祥符八年(1o15)中进士,为泰州军事判官时,曾助范仲淹主持筑扞海堤堰。庆历二年,他以天章阁待制任环庆路都部署、并知庆州,在防御西夏方面曾有贡献。次年被人诬告,牵连甚众,囚系满狱。范仲淹、欧阳修为之辩白,遂贬知凤翔府,后又贬知虢州。庆历四年,王拱辰提出滕子京“盗用公使钱,止削一官,所坐太轻”;因而又贬到岳州巴陵郡(今湖南岳阳一带)。[3]越明年到第二年。越,及,到。[4]唐贤今人诗赋如李白的《秋登巴陵望洞庭》、杜甫的《登岳阳楼》、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夏侯嘉正的《洞庭赋》等,都是写“岳阳楼之大观”的。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及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联,尤其有名。[5]属同“嘱”。[6]汤(shang商)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7]迁客谪迁的人。骚人诗人。[8]霪雨连绵的雨。霏霏雨飘落的样子。[9]去国离开国都。[1o]锦鳞指鱼。[11]把酒临风端起酒杯,面对着风喝酒。[12]庙堂指朝廷。[13]处江湖之远指不在朝廷做官。[14]微假如没有。[15]吾谁与归我同谁一起呢?与,同“欤”,表示疑问。归,归附,归依。[16]六年指庆历六年。

赏析

宋人王辟之曾说“庆历中,滕子京谪守巴陵,治最为天下第一。政成,重修岳阳楼,属范文正公为记,词极清丽。苏子美书石,邵餗篆额,亦皆一时精笔。世谓之‘四绝’云。”(《渑水燕谈录》卷六)作为“四绝”之一的《岳阳楼记》,确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文。

全文共分五段。第一段,叙作记的原因。分三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这是第一层。“谪”字是全文的关键。“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这是第二层。一个被“谪”的人而能做出这样的成绩,自然值得赞美。作者写这几句,正是赞美滕子京;但也另有用意,后面再谈。“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这是第三层。“乃”字承上启下,说明“重修岳阳楼”是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前提下进行的。

第二段共两层。作者在前一段只用两句话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全部工程;并没有描写重修后的岳阳楼如何壮丽,因为这与他所要表现的主题无关。到了第二段,先写岳阳楼上所见的自然形胜“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这是第一层,也写得很概括。因为一则“前人之述备矣”(与前段中的“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呼应),用不着重复;二则这不是重点,仅是逐渐向重点过渡的桥梁。是怎样过渡的呢?“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是第二层,以“然则”承上转下既然岳阳楼之大观如此,那么,南来北往的“迁客骚人”(“迁客”与前段中的“谪”字呼应)到这里登高四望,触景而生的情感岂不有所不同吗?这一反问引出了第三段和第四段。这两段是对“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回答。多用偶句,在形式和内容上是对称的都是先写景,后写“迁客骚人”触景而生的“情”。景不同,情也不同。一悲一喜,形成鲜明的对照,坐实了上面的“异”字。

最后一段是全文的重点,即古人所谓“结穴”。“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提出理想化了的“古仁人”用以否定上两段所写的“迁客骚人”,这是第一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具体地写出“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的宏大抱负,回答了前面的“何哉”,这是第二层。“噫!微(非)斯人,吾谁与归?”这是第三层。作者含蓄地、但也明确地表示了他的态度他是把这样的“古仁人”作为学习的榜样的。虽然没有提“以物喜”“以己悲”的“迁客骚人”,实际上是把他们否定了,而那种感慨系之的语气,更加强了否定的力量。

全文步步深入,由反而正,章法谨严而又富有变化。

在一篇作品中否定什么,肯定什么,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作者的生活道路和思想倾向有关。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代,北宋王朝因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已复杂而尖锐,民族矛盾(契丹的威胁、西夏的侵略)也日益严重。不少有远见的知识分子要求实行政治改革,并以范仲淹为中心,形成一个较有进步性的政治集团,与代表大地主官僚利益的“邪党”(以夏竦、吕夷简为中心)作斗争。由于大地主官僚的经济力量仍然保持支配地位,在政治上也自然握有实权,因而以范仲淹为的政治集团中的许多人物,都一再地遭到打击,作了“迁客”。

庆历三年(1o43)以后,大地主官僚在政治上的代表人物夏竦、吕夷简等由于欧阳修、蔡襄、孙沔等交章弹劾而先后被罢免,范仲淹、韩琦、富弼等执掌政权,提出许多改革政治的主张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对内外职官严加考核,非有功绩,不得升迁;严选各路监司,有不称职者,就班簿上一笔勾去。又更定荫子法公卿大臣除长子不限年龄外,其他子孙非年过十五、弟侄非年过二十,不得荫官。这些措施,立刻引起许多贵族、旧臣、滥官污吏的不满,攻击范仲淹引用朋党,甚至伪造石介给富弼的信,诬告他们要废除皇帝,终于庆历五年,迫使他们离开朝廷。

《岳阳楼记》是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写的。作者于前一年出知邓州。就是说,作记的时候,他已经是“迁客”。在中国封建社会里,“迁客”往往也是“骚人”(诗人)。那些“迁客骚人”,大都因“怀才不遇”而牢骚满腹,多愁善感。作者在几次被贬谪、如今又作“迁客”的情况下写这篇文章,却能否定一般“迁客骚人”的“以物喜”“以己悲”,被个人得失和环境变化所支配的卑微情感,而提出所谓“古仁人”作榜样,这分明是对自己的鞭策,也是对因受“邪党”迫害而作了“迁客”的许多朋友的勉励——先是对滕子京的勉励。

滕子京有才能,有抱负。然而作为一个“迁客”,他的情感却和记中所赞扬的“古仁人之心”相去甚远。范公偁在《过庭录》里说

滕子京负大才,为众所嫉。自庆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范仲淹)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

范公偁是范仲淹之后,他的《过庭录》所记的事实,都是从他父亲那里听来的。其中关于范仲淹的部分,相当可信;这条关于滕子京求写《岳阳楼记》的材料,尤为珍贵。此后的有些材料,也可以与此相补充。如南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四)云

放臣逐客,一旦弃置远外,其伤悲憔悴之叹,于诗什,特为酸楚,极有不能自遣者。滕子京守巴陵,修岳阳楼,或赞其落成,答以“落甚成?只待凭栏大恸数场!”闵己伤志,固君子所不免,亦岂至是哉!

看了这些材料,再来读《岳阳楼记》,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出“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的“谪”字,的确是全文的关键,而“先忧后乐”云云,则是全文的结穴。中间否定的“以物喜”“以己悲”的“迁客骚人”,分明包括滕子京在内;后面提出的“古仁人”,也正是希望滕子京作为榜样,进行学习的。“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说的是“吾”,指的主要是滕子京。那意思是我离开了这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古仁人”,就迷失了前进的方向,那么,你呢?

前面说过,“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是赞扬,但也另有用意。用意何在呢?那就是勖勉滕子京应该看得远些,不必“凭栏大恸”,而要进一步做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这篇作品的客观意义当然有更大的普遍性;但作者却主要是规劝,或者说是批评“罕受人言”的滕子京的。规劝、批评而不露锋芒,却又很有力量,也显示了作者的构思之妙。

就艺术表现说,《岳阳楼记》有许多特点。骈散结合,排比工整,词采富丽,颇有诗味,这是众所熟知的。结构严密,构思精妙,规劝滕子京不露痕迹,却很有力量,这也在前面谈过了。除此而外,还有几点值得注意。

这篇文章仿佛一向以善写景着名。《后山诗话》中说“范文正公为《岳阳楼记》,用对话说时景,世以为奇。”那些写景部分,的确相当出色。作者以非常精练的诗的语言,描绘了几种迥然不同的自然景色,形象鲜明突出,极富感染力。

可是这篇作品,却并不是写景文。

古文中的“记”,从前的许多文论家都认为是“记事之文”。而《岳阳楼记》却只有第一段“记事”,中间几段大部分“写景”,最后一段,又分明是“议论”。一种文章体裁,并不是一个死硬的框框。范仲淹把“记事”“写景”“议论”冶于一炉,正显示了他的创造性。

不过只说有记事、有写景、有议论,还不足以说明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这篇文章,实质上是议论文——独特的议论文。

写议论文,通常先提论点、再摆论据。而这篇文章的论点却在最后,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个论点,是通过对“迁客骚人”的否定树立起来的。全文的第一段突出“谪守巴陵郡”,第二段从“岳阳楼之大观”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若夫”“至若”两段尽管写景很出色,但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为了写“迁客骚人”的“情”;而写“迁客骚人”的“情”,又是为了用这种只局限于个人的“情”来反衬“古仁人之心”的“伟大”“崇高”,实际上起了论据的作用。

有扼要的记事,有生动的写景,有简明的议论;写景与议论,又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而这一切,又都集中于强化“先忧后乐”的论点。正因为这样,随着《岳阳楼记》的广泛传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话便日益深入人心,化为鼓舞人们关心天下、献身民众的精神力量。

2、范仲淹《江上渔者》

作者【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赏析

这语言质朴、形象生动的小诗,自会使人联想到唐诗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的名句,联想到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全诗仅二十个字,但言近而旨远,词浅而意深,可以引读者丰富的联想。

句说江岸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十分热闹。他们在干什么呢?自然引出第二句。原来人们往来江上的目的是“但爱鲈鱼美”。“但爱”,即只爱。鲈鱼头大鳞细,味道鲜美。人们皆至江上,是为了先得为快。但是有谁知道鲈鱼捕捉不易,有谁体察过捕鱼者的艰辛呢?世人只爱鲈鱼的鲜美,却不怜惜打鱼人的辛苦。于是,作者在最后两句构拟了一幅生动的图画来反映江上渔民的辛劳。一叶扁舟,出没在风波里,十分危险。渔民们为什么要冒这样的风险呢?诗人虽未明说,但读者已经能够体会到作者的弦外之音了。那是因为渔民们为生活所迫,鲈鱼之美是靠渔民之苦换来的啊!这种言尽意不尽的手法,使诗歌含蓄隽永,耐人回味。

诗中表明诗人对那些驾着一叶扁舟出没于风浪之中的渔民的关切与同情之心,也表达了诗人对“只爱鲈鱼美”的江上往来之人的规劝之意。在江上和舟中两种环境、“来往”和“出没”两种动态、吃鱼人和捕鱼人两种生活的强烈对比中,展现了诗人的意旨所在。

喜欢侠影美颜请大家收藏侠影美颜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热门小说推荐
空间小福女

空间小福女

谢依晴做梦也没想到,她刚买了一大袋零食,还没来得及吃上一口,就一不留神被撞进了古代。小小的姑娘,有一点点可爱,有一点点甜,有一点点迷糊,还有一点点暴力倾向还好,家里爷爷奶奶慈祥,爹娘宠溺,...

四合院:都逼我重生是吧

四合院:都逼我重生是吧

重生归来的何雨柱来到四合院,现剧情提前,贾东旭还活着,槐花还没出生。被逼重生的何雨柱替代傻柱重活一次,凭借悟性天赋系统,何雨柱对禽兽们表示人得为自己做过的事付出代价!...

流金时代

流金时代

又名流金时代本故事讲述的是我,一个东南大学高材生硕士,it精英,如何被老婆这个小学毕业的专业扑街网路小写手忽悠到手,又看着她,如何在中国网络文学和中国房事十五年的风云变迁中,成功成长为了一个专业...

主角江晨沈凌云

主角江晨沈凌云

师娘和九位师姐,为了保住师傅用命换来的绝世秘籍,相互刺在了身上。下山前,师娘刻意交代,一定要学全了,哪怕是不择手段。...

穿越之种田逃荒路

穿越之种田逃荒路

苏柒柒很悲催!睡了一觉,做了一个梦。一朝醒来魂穿了,穿到一个被诅咒的星球!这里有山,没有神仙。这里有海,没有美人鱼。这里有块石头它吃玉石!这里荒年瘟疫战乱频苏柒柒小手一挥不怕,我带你们寻世外桃源!一路摸爬滚打,坑蒙拐骗,造出一条神路。对以上恶行苏柒柒表示我是无辜的我是被逼的!我本将心做良民,哪...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