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果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74章 石斛是仙草(第1页)

过江龙果然被带得拐了车道“我记得好像还要配中药吧?”

“县城的中药铺子都会配,就是有点贵,要7o多块钱一剂!”

过江龙点了点头“还有一个警察朋友,也是胃不好,干脆给他也带一只去。”

马菊花见儿子活泛起来,自然大为开心“为了保证治好,给他们每个人带两个野猪肚子,反正打了五只。”

野猪肚确实可以治疗胃病,这不是“吃什么补什么”那样简单的理由,各种医书上都有记载,不信的话您可以去咨询——真正的野猪肚是治疗胃炎、胃出血、胃下垂的特效药。

只不过啊,正宗的野猪肚虽然疗效颇佳、却是可遇不可求的好东西,所以显得特别稀罕,古樟镇的收购价都上了8oo块钱一个!至于养殖场的“野猪肚”,那就只能是呵呵了,批价18o块钱一个还包邮,网上多的是。

既然话题说开了,那接下来的自然是如何保存野猪肚、运到省城不变质等问题了。母子俩絮絮叨叨地说了一会便有了办法先把野猪肚放到古樟镇去冰冻,去省城的时候用冰块包着带去。

过江龙还想带些水蜜桃去,老妈却叹气摇头“农药难得搞上山,果树都被虫子蛀烂了,我和你爸捉虫捉不赢……桃子和梨子你就莫想了,板栗和柿子只有几棵树是好的,到时候我帮你留点。”

母子俩正说着呢,马长腿和3位老人背着大竹篓回来了,竹篓里的蛇皮袋装的全是野猪肉,把蛇皮袋往秤钩上一挂,第一头野猪的净重就出来了284斤。

过江龙咧了咧嘴净重284斤,如果加上野猪的头、皮、四肢和下水,那毛重起码有35o斤!

马菊花啧啧有声“我喂猪从年头喂到年尾还长不到2oo斤!”

“亮生师傅正在弄最大的那只,应该有4oo斤!”马长腿笑了笑,顾不上休息,和那3个老人家背了竹篓下山去八里坪——摩托都停在那里。

望着远去的4个背影,过江龙再次失落。

带着大黑狗下了坡,过江龙顶着明晃晃的太阳在荒芜的地里随意溜达。黑山羊们在远处四散啃草,对过江龙和大黑狗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他的失落感更多了。

好才还有大黑狗围着他转,否则变成“狗不理”就更失落了。

一人一狗沿着小路走了一会,过江龙在几株枣树前停了下来。这6棵枣树是他高二那年的寒假从县城买回来的、当时花了2o块钱,结果被老爸臭骂了一顿。五六年过去了,当年筷子粗的枣树苗现在有拳头般大了,抬头望去,稀稀拉拉有几颗青色的枣子躲在翠绿的叶子后面与微风在“躲猫猫”。

在平原地区,这个时节枣子已经大批量上市了;但这里山高气温低,所以这山上的枣子便育迟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的就是这个现象。

坡上的草丛里传来斑鸠的叫声,一条五步蛇从前面快穿过,把大黑狗吓了一跳。

过江龙想了想,开始动手清除这里的毒蛇。

不久后马菊花喊儿子回家吃饭,当看见儿子用藤蔓拖着8条毒蛇时她吓得脸都白了!马菊花并不怕蛇,在这牛头山生活、哪天不看见1o条8条的?但猛然间看见8条一米多长的大毒蛇——这视觉冲击不是一般的大!

回石屋吃中饭的老人们对那8条大蛇很是感慨“以前想搞一条毒蛇泡酒要找好久,现在怎么就这么多了?”

过江龙拿了手机笑嘻嘻地拍照“我等下再去打——除了蟒蛇和四脚蛇,其它的全部干掉!”

老人们都笑了起来,这毒蛇泡酒可是好东西!

午饭的主菜自然是野猪肉,再加上干锅大肠、爆炒猪肺,一屋子的人吃得开心无比。猪头是来不及收拾了,否则又将增加一道下酒菜;野猪猪蹄是老人们的最爱,配上枸杞炖汤、大补!至于猪心——这可是难得的药材,不能浪费!野猪皮野猪鞭呢?被亮生师傅包了。

吃完饭来到屋檐下休息,望着远处水塘里的野猪大家纷纷摇头七八个大家伙带着十多只小猪仔,不出一年,绝对又是一大群!

接下来的两天还是很忙碌,过檀森和亮生师傅不但吓跑了经常来水塘里打滚的野猪,还把水塘的排水口给封闭了几个,于是水塘里的水快增加,不但淹没了野猪打滚的浅水洼地,水面距离塘坝顶端也近了很多,弯腰就可以洗手;嗯,水面一宽,鱼的活动空间就大,说不定会养出肥美的鱼来。

过江龙也没闲着,带着大黑狗在田里土里四处转悠,除了蟒蛇和四脚蛇之外,其它的蛇都成了石头子弹的打击目标五步蛇最多,9条;其次是银环蛇,6条;竹叶青4条。还有几条是过江龙不认识的蛇蛇的脑袋很像三角形,鳞片青中泛绿,尾巴尖细——过檀森也不认识这种蛇,亮生师傅看了半天才犹犹豫豫地说好像是电视上讲的烙铁头,据说也是毒蛇。

于是,过檀森增加了25坛蛇酒。

看见亮生师傅和老爸围着酒坛兴奋地搓手,过江龙直撇嘴“这些泥巴坛子太丑了,把蛇放进玻璃瓶里才好看——我要长腿哥给你全部换成玻璃瓶!”

过江龙参加过几次“糖酒交易会”,他看见蛇酒的生产厂家都是用大玻璃瓶泡蛇酒、再加几根药材,卖价就是上千块!

过檀森点点头肯定了儿子的建议,然后转头问亮生师傅“下午去‘癞子沟’?”有些药酒需要用到“甘蔗草”,而癞子沟盛产甘蔗草。

亮生师傅还没表态呢,过江龙就大叫起来“我也去!”

癞子沟离牛头苗寨不远,六七里路的样子,那里树木不多,山沟里遍地都是几人高的石壁;石壁上的石头风化得厉害、坑坑洼洼,远远看过去就像是癞子的脑壳,所以得名“癞子沟”。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