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果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6页(第1页)

  古代很少有东家亲自登台说书的,所以这位骆老板一直没有对外宣布他的身份,除非是镇上的老住户才知道几分底细。

  这家茶楼是骆老板家里传下来的,奈何老爷子生平最大的爱好就是说书,本身不善经营,要不是后来碰到了懂行的掌柜,这间茶楼还在不在就另说了。

  尽管去周边府城游历了一番,老爷子的说书水平.依然是一言难尽。

  “这都中午了,我们娘俩还没吃饭呢。那前三章您也看过了,行不行您给个准话。不行的话我们娘俩再去别家茶楼看看。”文姜站起来佯装要走。

  “哎哎,你个女子,急什么。”转头偷偷冲不远处的掌柜的使了个颜色,快,上几盘点心来,不能让人走。

  点心很快来了,文姜和长寿也不客气,快吃了起来。

  在二人吃得差不多的时候,老爷子也做好了决定。不就是几两银子嘛,要是这故事真能给他茶楼多招徕点客人,他挣的可就不是几两银子的事了。

  “行,你这故事我买了。就按你说的,前三章给你一两银子,不过后边的要看看实际情况再定。”

  对此文姜可以接受,关于后边分成的事嘛,她相信过几天老爷子一定会同意的。不是她对自己有信心,是她对施耐庵他老人家有信心。

  这个故事能从宋朝流传下来,并在后世成为国人的四大名著之一,是经过了重重考验的。拿来征服一群古代人,绰绰有余啦。

  骆老板也是爽快人,很快让掌柜的取来了银子。契约先不急着立,要看看后续展嘛,不过文姜也允诺了这前三章不会再外传。

  有了钱,接下来要干嘛,当然是买买买啊。

  大良朝的贫苦家庭一般都是一日两餐,怀河镇比较富裕,所以镇上的人大多都吃三顿。

  虽然在茶楼里吃了点心,但是毕竟不是正经饭食。有了进账,文姜也不想委屈自己的肚子,尤其长寿还在长身体的时候。

  出了茶楼,文姜带着儿子找了家看着还算干净的路边摊坐了下来,要了两个肉包子,两个菜包子,两碗汤。

  就着汤吃了几口包子,她才觉得自己算是真的在大良朝活了过来。天知道,这几天每天两顿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糙米粥,她是怎么过来的。

  包子很大,长寿吃不完,文姜找老板娘要了张荷叶给他包了起来。

  这几天也委屈长寿了,虽说他在老李家不是特别受宠,好歹是能吃饱的。但是在苗家,长寿也知道自己是外姓人,所以吃不饱也忍着不说。

  文姜摸了摸长寿的头,“包子娘亲先给你装着,饿了想吃了你要说。”

  “娘亲,长寿吃饱了,这包子你吃了吧。”

  “我也饱了,长寿啊,不要担心,你看刚才娘亲不是卖了个小故事给那个茶楼的老爷爷吗。他付了娘一两银子,这钱够我们用好久的,娘亲不会再让长寿饿肚子的。”文姜给儿子保证道。

  一两银子说多也多,能买5oo斤糙米,省着点够她娘俩吃一年的。

  可是说少也很少啊。

  谁来告诉她古代的棉花为什么这么贵,她都没敢去正经的布料铺子买棉花布料自己做被子,就是盘算着来当铺看能不能捡个漏。

  没想到两床破旧的厚被子就花去了小一半的银子,剩下的钱文姜只能拣着紧要的买了几样。

  一张稍微厚点的席子,山洞潮湿,可不能让长寿住出病来。铁锅是不敢想了,买个砂锅先凑合着煮粥吧。筷子也来两双,再买上5斤糙米,主要是多了她也提不动了。

  再说了她还跟茶楼老板约定了三天后再来呢。

  对了,再去之前的书肆买上一本千字文。

  长寿今年9岁了,但是一直没有上过学堂。在老李家的时候也就是捡着福寿用剩的边边角角的纸,毛都快掉光了的练练字,李奉文并没有正经教他。

  即便没有那本种田文的提示,从李红梅坚决要过继长寿的态度来看,这孩子长大的成就肯定不小。

  而且通过这几天的观察,文姜现长寿这孩子不但聪慧,还坐得住。古代十年寒窗苦读,要的不但是一份天赋,更是一份韧性。

  文姜可不想让儿子的才华被埋没了,所以必须给他准备一份墨,让他先练着字,等过段时间挣了钱给他找个好的私塾。

  书肆的老板看到文姜进来的时候脸都要黑了,这女子才隔了多久又来了,那1oo张纸总不会这么快就用完了吧。

  “老板,生意兴隆啊,我这次再买一支毛,一块墨,最便宜的。”

  平常文姜也要写写画画,上午买的那点东西不够用。

  好歹这次没让饶个墨块,老板的脸色好看了点,转身去柜子里拿她要的。

  文姜四处打量着,砚台什么的就不要想了,买不起,回去用石头给长寿做一块,先凑活着用。

  这家书肆看着不起眼,麻雀虽小五脏却俱全。文姜很快找到了架子上摆着的千字文,一问,o个铜板。

  文姜都怀疑老板有透视眼了,他怎么就知道她兜里就剩这么点钱呢。

  儿子的学业最重要,买它。

  从书肆出来的时候,天也不早了。文姜从中午吃饭的小摊买了几个菜包子匆匆往家赶。

  不是她舍不得给苗家人买肉包子,主要是一来没钱了,二来她不好解释钱是哪里来的。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