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果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二十章 吃冰棍和照相(第2页)

“他家老头不待见他呗,啥也不给,住的地方都没有,不回城去哪那头不是给分房子嘛。”

“拉倒吧,那分的啥玩艺儿,没有个灶屋大,让俺去俺都不去,那是没办法了呗。”

“也是,这年头,能混的差不临的谁进城啊,就名好听,那玩艺儿又不顶饭。”

“行了行了,别白话人家那点事了,各人有各人福。这事到底咋整到底能商量个准信不那头催我好几回了。”钟老大打断了几个人的议论,把话扯到他们的正事上。

“咋整你说咋整就咋整呗,能咋整咋整我都没意见,听你的,你就说咋整吧。”

钟老大点根烟,偏着身子对屋外头喊“小光,小光子。”“哎,哎。”跟过来一个二十几岁的男的,张兴明也不认识。

钟老大指指张兴明哥俩,说“去后屋,给张婶家孩子照两张像。”“哎。”小光子点头答应了,对姥姥说“来婶,来这屋,我给你照。”

姥姥拉着张兴明哥俩跟着他往后走,钟老大在屋里喊“收五毛哦,别整八毛一块的,张婶不是外人。”张兴明撇了撇嘴。

那时候的照像馆里的相机是那种巨大的箱式,前面炮一样的镜头,后头一个木箱,底片是玻璃的,手工上到箱子后面,一张照片换一张底板。

摄影师在箱子后面,用一块黑布蒙住上半身调光,调好了,把镜头关了摸黑上好底板玻璃,钻出来,举着快门线照了啊,预备,啪的闪个灯,全程照像的人被安排好位置姿势后一动不能动,一动就虚了。

老钟家这不是那种照像馆器材,是一台海欧12o4b,小队财产。这台机器算是当时国内比较先进的照像机了。

四四方方的机身,正前方两个竖向并排的镜头,一个取景,一个拍照。

这种相机是双反取景,取景器在相机正上方,照像的时候捧着相机对着被拍对像,低头从上往下看取景器。

说实话,我个人觉得双反取景的相机成像比单反成像好多了,可以做最大和最小景深成片,而且靠相机自重稳定机身,总比举着靠胳膊稳定来的容易。

但是特么双反相机实在太特么贵了,怎么咬牙也买不起。

哥俩在白墙前面站好,小光挎着相机摆弄,看他那笨拙的手法,张兴明差点冲过去教他。这么简单的操作,真是特么实在太笨了,不过,这玩艺儿在这个年代,也算是高科技了,又是这样一个封闭的乡下,只能理解了。

摆弄了半天,拍了两张,张兴明又拉着姥姥三个人照了一张,姥姥有点舍不得,不过最后还是同意了。

姥姥交了一块五毛钱,也没有固定的取像片日期,只说弄好了通知。出来的时候外边有二家也在等着照像,看来这生意还不错,看来拿照片也不用等很久。

胶片相机的冲洗有点麻烦,需要时间,另外,胶片相机必须一卷胶片拍完了才能冲洗,没有数码方便。

但是从效果来说,胶片总体要高于数码,你用胶片拍个山水,再用数码拍同样的山水,让你用上万像素的,照片出来你对比一下成像颜色和细腻度,那就不是一个等级。

拍胶片好烧钱哪。

还有,弄不了暗室学不会暗房技术,你还是玩数码好点。

照像的时候还遇到了张兴明五爷家的小姑。

这时候,小姑应该只有二十几岁不到三十,但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老很多,精神头也不是很足。

小姑看到姥姥领着张兴明和哥哥很热情,上来拉着说东说西的,姥姥就有一句没一句的和她唠了一会儿。

这个小姑其实挺可怜的。

张兴明的太爷爷是这片土地的主人,是方园十几公里最大的地主,五爷家现在住的院子被堡里人称为老院。

老院是原来堡里最大的建筑,几进的大宅子,修着石砌门楼和围墙,那个时候,每天有人带枪站岗的。

在张兴明老家这里,老时候最出名的是胡子和绺子。

胡子和绺子都是土匪,或者叫山匪,后来说胡子绺子都是土匪,是一个意思,其实不是。

胡子是坐地匪,有寨子,就是有固定经营地址,而绺子是流动的,走到哪抢到哪,抢了就跑。还有跑单帮的,叫单搓,严格来讲并不属于匪,而是强盗。

胡子是有队伍组织的,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有四梁八柱管理体制,比较讲规矩,有十不抢,三十六誓,其实对乡里危害不大,更像是占山的武装组织。

小rb在东北几十年,最大的敌人就是这种组织,有史料记载的就有人三百万,枪一百八十万条。

胡子绺子都有道号,道上的名号,历史上有记载的胡子有忠义军,保国军,压东洋,战东洋,护乡军,先遣军,光复军,保安军,坐三省等等。

绺子的就更多了,草上飞,一股风,冰溜子,九头鸟,坐山雕,山豹子,坐地虎,活阎王,南霸天北霸天,举不胜举,从名字就能看出来,胡子和绺子是完全不同的。

胡子用的是组织名字,绺子用的是当家人的外号,或叫花名。

胡子里也有用当家人花名为组织名字的,比如老三省,老北风,就是相当有特色的两股胡子,老三省和老北风是两个大柜的外号。

最开始他们都是绺子,到处抢掠,rb进东北以后,两个带头人不约而同的组织人马,竖起大旗和rb人拼起来,成为了声赫一时的大胡子。

东北王张作霖是绺子转胡子的成功典范。

历史上最有名气的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其实就是胡子联合起来的武装。

rb投降以后,东北进入一片混乱动荡,国明党的残兵败将散兵溃勇大多进山成了土匪,继承了胡子的名称,不过和历史上的胡子根本不是一回事了。

新中国的公安部门成立的初期,主要任务就是剿匪,这类电视电影作品也很多,像乌龙山剿匪记,说的是五几年的sc地区乌龙山的土匪。

东北的胡子是当时人数最多,装备最好的,是剿匪的主战场。

张兴明家的老院,其实就是防匪用的。

在张家堡这里,出名的胡子有两股,都是有寨子的,现在那地方还在用胡子当年的寨子名当地名,我就不写了。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