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果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1节(第2页)

反对者还是不同意:“此事通融,若有下次,是不是事事都能通融。开了一次先列,难免没有下一次。往后公主的手伸到朝堂之上该怎么办?她是皇家儿女,深得圣心,难道皇上会治罪于她?”

此话一出,不少原本支持我的大臣担忧起来。

的确,就算是母后,对朝堂之事有意见,都是待父皇下朝后,私下与父皇商量,进而决策,从不再在朝堂上指手画脚。也从未有女子在朝中与大臣们一同处理事务。就算是后宫女官也仅仅是管理宫中事务罢了。

父皇等朝堂众臣争论得口干舌燥后,才说:“悬赏古籍,初衷是不想先人的智慧继续失传。这事可以算是皇家私事,所以朕才想让小女兰陵公主帮朕监督,并没有让她干预朝政的意思。朕也在此保证,仅此一次!”

父皇这一说,反对的大臣们再也不敢多言。

此事就此定下,虽然我无实际官职,但这是我第一次也有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参与这样的“政务”。所以,我一定要努力做好!

我也因此得以脱离二皇兄的“魔掌”,但替大隋收集古籍,实在是太繁忙了,我根本没有时间去寻阿述,从早忙到晚,别说给他写信了,单单是不断地执笔记录古籍分类和估算价格,都够我写到手抽筋。

这可是书籍的盛宴!是向天下悬赏有价值的书籍,对象不仅仅只限于商贾。

一天到晚得有多少商贾及百姓捧着书来来往往!

绿丫对我说这期间阿述有来看我,不过见我如此忙碌,便轻身离开了。我想去见他,奈何抽不出时间。

这一日如同以往般,我坐在一旁,查看经过六部十一寺二十多名官员分类鉴定过后的古籍,进而进行价格的初步评估。

一旁分出二十张大桌,上放着古籍分类的小招牌,有占卜、医药、教经、农学、厨学、女红等分类,不一一举出。大桌后站在相应负责的官员,大桌前则是排着如长龙的百姓队伍。两旁还有官兵在维持着秩序。

这些百姓手上或多或少都捧着书籍,有些则放在一个大箱里,更有甚者用牛拖着一大车杂乱无章的书籍来。

看到这用牛拖的书和这一条长龙的队伍,我终于知道乱世让多少书籍流失民间。

这几天我可是大开眼界,比如有人拿一张牛皮,上面是乱七八糟的字符,说这是家族流传下来的古书,很有收藏价值。有官员看后批准了,被我驳了回去,我说:“既然是家中古物,就应该好好收藏,不应拿出来,让家中气运消减。”

还有人拿树叶编成书籍的模样,弄上字冒充古籍。有些更狠,从乱葬岗拔几件破衣服,在上面弄上几个血字,美其名曰:先人血书。即用家族先人血写下来的书!

到最后什么都有,比如在石头上刻字,在木板上刻字,在动物的尸骨上刻字,皆美其名曰:上古奇书。

我实在受不了这些,过后和负责的官员商量,说:“不管是不是上古书籍,只看没有借鉴的价值,对我大隋发展有没有利,若没有即使真是上古奇书,我们也一概不收。毕竟我大隋开国初期,国库并不充盈。”

这样一来,收集书籍便有了方向,不再这么的盲从。这些官员对我也越发听命。

突然,一名官员和一名看似庄稼汉的百姓争执起来。

庄稼汉是个中年男子,头发稀疏,面色发黄,瘦小的身躯已见病态,但他却能口齿清晰地说:“官爷,我因先辈做过官,从而懂几个字。这本书虽是近来所成,但里面所写都是我这些年务农的收获。有关如何引水利田,在春耕时如何下秧,如何防虫害等等。这些都是我的心血,就不说什么,单单这些纸张就花了我不少银子,您怎能说这书一文不值呢?”

官员摇头说:“我们奉皇上的命令,只收集古籍。你这是现本,我们不要。”

庄稼汉闻后,泪声俱下:“先人的智慧应得到尊重,但当下百姓的智慧难道就应被鄙视弃之吗?我大隋得明主在世,因尊重百姓的智慧,而不是分先人后辈。”

他说到后面泣不成声:“不瞒官爷说,我因得了重病,将不久于人世,深恐自身的才能不能流传于世,把治病的药钱都省了下来,就为了这几十页纸。”

我看到他把手中的书,颤抖地递给官员,带着绝望说:“拿去,算我赵某送给大隋了!”

他身后的百姓看不下去,纷纷说:“他说得对。大隋不应该只买古籍。”

“这人为了这本书连看病的药钱都用尽了。大隋怎可如此无情,不讲道理。”

“就是。哎,太可怜了!”

……

不断有百姓替庄稼汉说话。

“这……”被他这一番话打动的官员接过后,面露为难和惋惜之色,随后下决心说:“难得赵先生心系大隋。您的书我翻看了一下,的确有不少参考的价值,若您愿意,我余某愿出资买下。”

庄稼汉似乎还沉寂在刚才的绝望中,未曾听清余官员的话,只是一个劲地说:“拿去,拿去。不要丢了、丢了……”他说着说着便要转身离开。

看到这,我忍不出起身走出来,说:“先生,留步。”

作者有话要说:  《隋书》里记载开皇三年三月丙辰日下雨,杨坚身穿平常服饰进入新都。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