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果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98节(第2页)

“晚辈祖籍朔州府山阴县,来京之前在忻州府待了些年。”

“忻州,好地方啊。”孙成禹赞叹了一声,“老夫好些年前走商的时候听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说是但凡有麻雀的地方就一定会有山西商人。呵呵,老夫乃是信阳罗山县人,做了几十年的茶叶生意了,过黄河,渡长江,走南闯北也去了不少地方,可和你们晋商比起来,却是汗颜的很。”

“呵呵,孙老先生太过谦虚了。”

“说到此,我倒有个问题想向沈东家请教一二。”孙成禹眼里冒着抹精光。

“不敢用请教二字,您请讲。”

“早前听闻你们晋商的行规里有一条是商者必遵仁善,要讲规矩。可自古行商多心术,多牟利,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是故,这求利,又要仁善,该如何行之?”孙成禹道。

沈君佑心下了然,不经沉吟便道:“所谓善者,自是要心存善念。掌柜的对伙计从善,伙计便会对顾客从善,这生意便会做的蒸蒸日上。反之,从东家开始就想着牟污利,想着与人为恶,兼并别人的生意,即便成功了,可以后何人还敢与你为相与,没有人同你做生意了,这生意还能往何处做?我们山西老一辈人里有位前辈曾言:‘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洁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善士者,引先王之经,而绝货利之径,是故必名而有成。故利以义制,名以清修,恪守其业,天之鉴也。’至于真正的善于不善,那在于个人自为。”

孙成禹闻言愣了半响,凝眉立目,似是在慢慢消化沈君佑的话,脸上时而晃过惊讶,时而又疑惑不解。

末了,突然纵声大笑起来。

“沈东家真不愧是读过书的人,把个经商的事情说得好比经史子集,老夫实在佩服!佩服!”

孙成禹试验了一番,这才开始步入正题:“不瞒沈东家,八月初,老夫要带着一批茶叶西行运到乌斯藏,乌斯藏地处蛮夷,各业都不及我中原发展迅速,老夫思前想后,斗胆想做回丝绸生意,不知道沈东家可有意向?”

“哦?孙老先生打算要多少匹?”沈君佑问。

孙成禹端起杯子又呷了口茶,不紧不慢地开口道:“不多不少,两千匹整。老夫愿预先支付三分之二的银子给贵号,等到交货之时才补上剩下的三分之一。不过如若到了到货日期,贵号教不上来,那就要将我之前的全部银子如数退还,此外还要另赔偿我两倍的损失,不知沈东家意下如何?”

一旁的关恒听了吓了一跳。

从现在到八月初,满打满算三个多月。

如今他们在京城的作坊里有织工四百,一匹装饰简易的妆花缎子最快也要两个织工织上五六天,若是妆花复杂的则要八天、十天不等。

织两千匹布,这时间是不是有些紧。

关恒不由得出声提醒:“东家……”

沈君佑知道他要说什么,一抬手止住了他的话。

“不知道孙老先生要些什么料子。”沈君佑问。

“就要你们铺子最有名的妆花缎子,不过乌斯藏气候寒冷,料子务必要能御寒又结实耐穿的,哦,另外,乌斯藏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极为喜欢颜色艳丽的东西。”孙成禹道。

“好,那边请孙老先生回去拟好合约,这笔买卖,晚辈接下了。”沈君佑痛快地答应了。

————————

沈记铺子开张两个月,便接下了一笔两千匹妆花锦缎的巨单,合约签下的当日消息就在锦绣坊里传开了。一时间,人们茶余饭后提起的闲话少不得要说上沈记布庄四个字。

此时,隆和记内堂里,一片落针可闻的寂静。

隆和记的大掌柜领着自家一个专门在锦绣坊里打探消息的跑街伙计荣寿进来,站在东家靳广禄面前,一五一十地向他汇报着打探来的消息。

“早上刚签了合约,当场就掏了银子出来,给的是广泰祥的银票,一万两银子一张的,一共给了四张。”

靳广禄闻声蹙紧了眉头。

荣寿看了眼东家的表情,踌躇了下,又继续道:“小的打听了,买布的这家是信阳天茗轩的东家孙成禹。这人是信阳有名的巨贾,单是茶叶铺子在全国就有二十四家,还在四川一带经营粮油,在包头、大同一代经营马匹。这孙成禹是四月六号来的京,住的是夫子庙附近的流芳客栈,客栈的伙计透露说孙成禹因是第一次涉足丝绸业,原本属意的是咱们隆和记这老牌子,可后来被沈记的人先一步截走了生意。”

靳广禄听完啪的一声拍在桌子上,横眉立目:“此话当真?”

荣寿点点头,“千真万确,那客栈的小伙计喝了些酒,又透露跟我说他们掌柜的收了沈记的钱,这才帮着沈记截的这笔生意。”

靳广禄顿时气的咬牙切齿。

从去年冬天隆和记被广昌记算计,丢了朝廷御用织造局的名头,他心里这口恶气就一直卡在嗓子眼里。

这次,又被一个刚来京城的愣头小子从眼皮底下抢了生意。这口恶气不出,他们隆和记以后还如何在京城立足,他靳广禄的面子要往何处放!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