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果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95节(第2页)

沈君佑一家新买的宅子就在聚宝门内西侧的磨盘街槐花巷里,是个很不错的地方,附近住的大都是在京里做官的。

笔直笔直的巷子,即便是最窄的地方也可以供两辆马车并排行驶,轿子更不必说。

巷子里紧挨着建了三幢宅子,沈君佑家恰好在最中间。

是个不大不小的三进院子,坐北朝南,内外院加起来总共二十四间房,比定襄的宅子自是要小了不少,可就这样一间宅子,掺合着吴家的人情还花了整整八千两银子。

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天子脚下,遍地金银。

不过屋里的装潢倒真是不错,到处都透着股文人墨客的雅致来。

如意门前一左一右立着一对莲花图案的门枕石,配着门框上两个六角形同样图案的门簪。前院方方正正的,左右各是间客厅,一间横匾上刻着“坐看”,一间刻着“静听”。进了正北面的二道垂花门,迎面是座人高的一字影壁,斑驳的青石上雕刻着松竹延年的壁画。院里栽着一棵合抱粗的老槐树,树冠如伞,看上去得有一两百年的光景,只怕这巷子的名字便是得于此。

正屋、书房里摆置的桌椅等一应家什清一色都是黄花梨木的,博古架子、梳妆台应有尽有。

“这些东西都送给咱们了?”璧容不由问道,这些东西起码也得值个一千两银子吧。

“听房主的意思是走得急,来不及处理了,卖给中间人反倒是糟践,不如卖给咱们个人情。”沈君佑道。

这人情自然不单是卖给他们的。这点自知自明璧容心里还是懂的。

璧容点点头,“这倒是真省了咱们不少心,否则这大过年的,到哪里买这么些东西回来。”看见墙上挂着的一副雪梅图,又问道:“这屋主原是做什么的?屋里的东西可真是雅致。”

“听仲和说,这屋主与吴大老爷是同一年的进士,为官多年,只是如今年纪大了,又不受重用,这才决定致仕回乡。”

仲和是严宓的夫君——吴家二公子的字。

朝廷上的事她也不懂,便没有再在这事上继续问,转而说起了过年的事。

“这是第一年在京里过,丝毫马虎不得,周围的邻居虽然还都不认识,可还是要去拜访一下。还有大伯那里,吴家那里都得备好礼品才是……怎么一眨眼就要过年了,我还什么东西都没有准备,这可怎么是好。”算上宅子和来京的一应开销,已经花了足足大约一万两银子了,手头上的银子已经没有多少了,余下要花费的每个地方都得要精打细算才成,想想璧容有些烦躁的拧了拧帕子。

“这有什么发愁的。”沈君佑笑着拨了下她额前的头发,道:“严宓不是约了你下午去街上,看上什么了就直管交了钱叫伙计送回来,用不着替我省着,这是咱们在京里过的头一个年,一定要过的风风光光。”

如今山西的各铺子的银子还没有送到,他们哪里还有这么多银子。

“诶,我可说好了,银库那些银子,可都是你从前出海时拿命换回来的,不到了万不得已可是动不得的。”璧容提醒他道。

沈君佑被摸透了心思,挑挑眉没有说话。

下午,严宓带着修哥儿过来,两个孩子留在了家里玩,她们俩上了街。

从磨盘街再过两条巷子就是锦绣坊,街口是一座三间四柱的石牌楼,廊柱上浮雕镂空生动形象。全金陵大大小小的织染刺绣生意都开在这里,从前朝算起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京城最大的云锦世家隆和记就在锦绣坊西街的第一家,三层高的小楼,玲珑翘曲,飞檐斗拱,好不奢华。四扇红旗大门大敞四开,有穿着灰色棉衣的伙计站在门口招揽顾客,尽管如此,铺子的人却不算多。

“以往到了这个时候,隆和记的东西都是供不应求,可自从今年他们家发生了缎子掉色的事,生意便一落千丈了,背后又失了势……真是可惜。”

严宓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睛看的却是对面街上的广昌记。璧容也不晓得她究竟可惜的是隆和记遭逢不幸,还是叫广昌记捡了便宜。

“走,反正也走得累了,咱们进去看看。”璧容拉着她上了台阶。

伙计看了她们两人身上穿戴的,喜得两眼冒光,热络地走了过去。

“两位夫人可是买布?咱们隆和记的云锦可是全国赫赫有名的……”伙计一面滔滔不绝地夸着自家的字号,一面拿出了几匹颜色明亮的云锦给她们看。

果然和沈君佑所讲的一样。璧容看着面前那批桃红色彻幅富贵花开图样的缎子,不由得想。

这么一幅独花的面料,只能剪裁成一件衣服,余下的没有妆花的地方就只能剪下来做边角料了。

伸手在缎子上摸了摸,质感当真是不错。

听说隆和记织布所用的丝线都是从自家在杭州老家开的染坊里送来的,颜色和耐久性都是别的商家比不上的。

“这是咱们铺子今年的新样子,两位夫人可还喜欢?您再看看这颜色,过年,喜庆。”伙计指着璧容道:“您肤色白,”又指着严宓,“您爱笑。”复又举起来在两人身上比了比:“您二位穿着人比花娇,再适合不过了。”

不过这个伙计真是个老成的人,察言观色,做得甚是娴熟,不但专挑着别人爱听的说,还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亮点,全拿过来放在自己的买卖上,是个人才。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