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果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12节(第1页)

虽然她跟唐一彦和邱玹的关系十分亲近,一直在合作生意,但与本家却是没什么来往的。

虽然周敏也很清楚,唐一彦和邱玹跟自己的来往,肯定得到了本家那边的关注甚至帮助,否则不可能那么顺利,但没有正式的接触,也就代表着在对方眼中,她只是跟小辈往来的人,或许可以关照,但是不会被提高到跟他们同等地位。

而这一次派人过来,毫无疑问是一个信号,表示他们认为齐家已经有了足够的实力,能够在他们的群体之中插一脚,所以需要这种往来和联络。

而在他们的带头作用下,其他世家或是派人前来,或只是随礼,多少都有所表示。

这让周敏有些疑惑。

毕竟这一年,应该可以说是齐家山最安静的一年了。因为她怀孕生子,根本没有心思去弄新东西,所以只是按部就班的顺着之前的道路往前走。怎么之前动作那么大的时候他们不来,反倒是这个时候来了?

这种疑惑,却不好去向唐一彦和邱玹求证,所以周敏只跟石头随口提了一下。

石头却道,“想来他们一直在考察咱们,这个时间只怕已经持续了好几年。动作频频虽然重要,但这些世家恐怕更在意咱们是否能长久发展。这一年里,离了你这个主心骨,齐家山还能继续平稳运转,也就表明,它并不是只由你一人支持,就算咱们不在了也能够继续传下去。如此,想来已经足够他们释放善意。”

“再说,也有可能他们之前就已经有了这种意向,只不过释放善意也是要看时机的,贸然登门结交很容易落了下乘。七斤出生,不但代表我们齐家后继有人,也是一件必定会大宴宾客的喜事,这个时候派人过来,既能表明态度,也不会显得突兀。”

周敏闻言总算明悟,或许最重要的,还是因为齐家的继承人诞生了吧?毕竟不管齐家山做得多大,如果周敏和石头没有孩子,不能将之传下去,也就不值得他们在意了。

这么一来,她也就更明白了齐老三大宴宾客的缘故。

她和石头这个年纪有孩子,不算太晚,但也实在不早了。

想明白这一点,周敏也有些无奈。她到底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也不是在传统的家庭长大,对“传宗接代”这四个字的重要性,还是没有清楚的认识啊!

倒是石头很容易就接受了这个设定。而明知道这个,他还曾经发痴说过晚几年再生孩子的话,胆子真不小。

“不管怎么说,这也代表咱们入了这些人的眼,是好事。”她将这些念头都抛在脑后,跟石头一起去接待贵客。至少礼仪上,不能让人挑出什么毛病来。

……

出了月子之后,七斤也终于不用怕抱出去会受风了。

于是周敏这个当妈的忽然发现,除了喂奶,其他时候自己竟然连想抱一下孩子也难。

不过这样也好,周敏这一生产,自然耽搁了很多事。虽说如今齐家山的产业已经步入正轨,不需要时时盯着,但她的存在对大家来说,就像是主心骨一样,突然几个月不来巡查,下面的人心自然也免不了有些动荡。如今这边的事情结束了,自然须得去安抚一番。

效果是显著的。

这段时间,齐家山上下都像是打了鸡血一样,人人都浑身带劲,连走起路来脚步都轻快了许多。

所以明明快到年底,往年这个时候都该做收尾工作,准备过年了,但今年大家却还是斗志昂扬,奋战在工作的第一线,争取能够让周敏看到自己的表现。

经过几年的扩张,苎麻园如今已经达到了周敏要求的一千亩。现在站在齐家山上往北边看,好几座山上都种满了苎麻。除了冬天苎麻不出苗时显得有些萧条之外,其他三个季节,都是一派欣欣向荣。

大概是养得好,齐家山的苎麻每年能够长三季。大山和大树灵机一动,在苎麻的花期将蜜蜂放过来,居然也真的酿出了蜜。蜂蜜多了,自然就能够留下更多的让蜜蜂繁衍,所以如今齐家山的蜂箱已经增加到了五个,出产的蜂蜜也已经开始对外出售。

宣斌送过来的雕版印刷工匠共有十几人,是连家眷也一起送过来的。如今山后建了员工宿舍,大家也就都住在了那边。

男丁们不必说,都是印刷作坊的工匠,女眷则是帮着做各种活计,比如给地里浇水除草,照料周敏的花园和药园,另外收苎麻以及后续的一系列工序、摘桐油果、采摘水果等等活儿,也就都不需要再请人了。

几天的巡视下来,周敏对如今这个井井有条的状态非常满意,自然少不得嘉奖一番,却又让大家更为激动,这股劲头一直持续到过年,才逐渐平静下来,为节日的喜庆热烈所取代。

过年之前,石头总算是将拖了一年的手摇式印刷机给做了出来。其实他之前就已经有了眉目,但随后因为周敏怀孕,石头的心思都放到了别处,这件事也就一直拖延下来了。

不过中途他倒是将几个技术难题给解决了,也画出了图纸,所以现在要做的就是依样将之做出来,自然不太费事,很快就成功了。

有了这个印刷机,作坊的工作效率又陡然提升了一大截。根据秦师傅的预计,明年就能够将飞虹楼丛书出完。

至于之后的工作计划,周敏也已经想好了,先把图书馆现有的书印一批出来。每一册书至少要有十本,这样才能让尽可能多的学子看到这本书。而且数量多一些,图书馆那边也就可以开展外借服务了。

这同样是一项大工程,不过并不急。所以在这期间,还可以趁机研发一下新的工艺,比如彩印。

在江南地区,彩印的图本已经是市面上随处可见的东西了,十分受欢迎。不过这东西还是印什么百美图、避火图之类的用得更多,顶多是话本和院本上印几幅绣像,坊间的评价自然也就不高。

大约也正是因为这样,这种技艺没有广为流传。在征州这样偏远的地方,自然很难见到。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