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果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失重(第1页)

我第一次走进五班的教室时,并未注意到那个女生。

回母校任教一事,早在我填报志愿的时候就已经确定。我志愿单上靠前的几个,都是省内外师范院校。最后总算不负众望,去了北方一所一流师范学校就读。大三开学实习我便回过学校一次,但那时多是打下手,加之教的是语文,课时本就不多,一来二去竟没留下什么印象。两年之后我毕业回乡,而当年的班主任已经升为副校长,由他主持今年的招聘。我自然没费什么功夫就通过面试。说课结束之后,他把我叫到后排,师徒情深叙旧一番。我诚实地通报了几位尚有联系的同学的近况。老班或称赞或扼腕,最后问我:小崔怎么样?我一愣,说:好像留在南方了,最近没怎么联系。他点点头,没说什么,拉着我起身,准备带我参观一下学校四年间的变化。

报道那天一早,我就站在五班门外等着。作为新老师,我只教这一个班。66续续有学生进来,多数是女生,少数是男生。等人差不多坐齐,上课铃也响起来。我进屋点了一遍名,男生十五个,女生三十五个。我说: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语文老师,你们可以叫我盛老师,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下彼此,给大家五分钟的准备时间,然后按学号上台自我介绍,我会记住大家的名字。第一节课总体成功,男生比较开朗,女生大多羞涩,也有大大咧咧的。我记住了不少名字,但是还没来得及和脸对上号。下课之后,几个学生凑过来和我搭话,应该是来试探。我没留余地,话说的挺死,他们又悻悻地退回去。

出了教室门,我正要回办公室,那个我没注意到的女生突然从后门窜出来,拦住我的去路。她问:老师,你记住我的名字了吗?她肤色白净,头整齐地梳向后面,只留两缕扫在颊侧,架着一副金属框眼镜。我仔细回忆,但全无印象,只得向她道歉。听到我道歉,她抿着的嘴角上弯,说:老师,我叫宋小童。我说:我记住了,你叫宋小童。她说:老师,你不会再忘了吧?我说:我保证不会了。

后来我才知道,她那天根本没有自我介绍。

高一期末考试之后,我鼓起勇气向崔若依表白,时间是晚饭前,地点选在教学楼外东侧的拐角,即使在放学时也是人烟稀少的所在。她有点惊奇,但看得出并不意外,只在脸上飞出一抹红色。她的脸本就白里透红,现在看上去更像那种俄国进口的陶瓷娃娃。等了半晌,她还不作声,我又说:你要是不同意,我现在就走,绝对不打扰你,这你可以放心。她还不说话,又等了几十秒,打我胳膊一下,蹬蹬地跑走。我心凉了半截,没吃饭就回班坐着。崔若依在我隔壁班,平时我总嫌弃这点,觉得不在一个班很不方便,怎么也看不够她,现在却隐隐庆幸起来。晚自习三个小时,我脑子里像跑马场一样乱,手头的卷子小题分怎么也对不明白。放学铃响,其他学生一窝蜂地冲出门。我走的慢,落在后面,没两步就听到有人喊我名字:盛年,盛年,你等一下。我回过头,看见崔若依气喘吁吁地赶上来,往我手里塞了个东西,然后转身就跑。我还没试出她的手是凉是热,人就不见影了。我摊开手,是块大白兔奶糖。蓝边红眼的兔子,趴在糖纸上,目光炯炯地看着我,如在暗示,又像诘问。

第二天崔若依一直躲着我走。放学时我又找到她,在路的另一端,问:你这样子,到底同意没啊。她说:盛年,咱俩可能不合适,但我答应你。说完,她搓着双手,期期地看着我。我说:合适不合适,那是以后的事情。接着我横下心,拉过她的手就往校门走。崔若依明显抖了一下,低下头跟在我后面。教学楼西侧的这条路,历来是晚上情侣放学的必经之路。十点钟,天早就黑了,学校里的路灯稀少且昏黄,无论是人的动作还是面孔,此时都模糊不清。我们混在人流中前行,是最不起眼的那一对。那是我第一次认真地牵着她的手,比我想象的凉,但也更软。我好像能握住她单薄坚硬的骨骼,或是感受到她皮肤下血液冷静的流动。

在执教时,老班当年的形象时刻在我眼前晃动:克制、温和,以及一丝不苟。工作后,他也经常提醒我,既然已经为人师表,那么所做的一切都应该合乎师者的身份,作为年轻的老师,更要注意塑造自己在学生中严肃认真的形象,否则便会一退再退,把自己逼到职业的角落。因此我在上课时,大多不苟言笑,只在偶尔约谈学生时,才会微笑着倾听,给予他们温和的关注。至于那个名叫宋小童的女生,我在那之后多有留意。她坐在靠门一列的第三排,在空间上处于班级的中部;而在成绩方面,根据高一的数据,也大抵位于中游偏上。假如她保持这样的水平,毕业时应该能考入省内的一本学校。

宋小童最初上课的时候很安静,基本不和我互动,眼神飘忽,似在出神。两周之后,我无法忍受,把她叫到办公室。她站在我侧后方,短裤下露出的一截小腿微微晃动,假如我低头,一定会注意到她光滑的脚踝。我说:宋小童。她说:嗯。我说:你最近上课怎么回事?心不在焉的,我讲得不好?她说:不,老师,你讲的挺好的。我说:那你是对我有意见?她说:没意见,老师,没意见。我叹了口气,说:你坐下。她顺从地坐在一边。我说:你坐这想,我等着你给我答案。她说:不用想了,老师,其实我是觉得,你讲的很好,但语文课不应该这么上。我一愣,说:那你觉得怎么上?她扭身正对着我,身体微微前倾,说:老师,你天天板着个脸来上课,抒情文被你一读,读成悼文了,大家都知道嘛,你是新老师,但这样,真不至于,没人想听的。宋小童说话的时候喜欢不自觉地抬手,在半空中挥舞,似要勾勒某种形状,譬如晦涩的图腾、萨满的神符。她接着讲下去,看得出已经构思良久,只差今天的一次盘问。说完以后,她略带紧张地盯着我。我回望她的眼睛,看见她的瞳孔深黑而清澈,孕育着激动和羞涩。我说:我知道了,你走吧,从今天开始,你是语文课代表。她点点头,好像早就料到会这样。她站起身,伸出手来。我问:干什么?她说,老师,击个掌。我不明所以,但也探出手。宋小童轻击一下,我刚感到一瞬凉意,她就轻巧地走出了办公室。

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宋小童问。我说:也许有吧。她问:那么,也就有地狱了?……对完一段词之后,全班掌声雷动。随后的课堂氛围活跃了不少,下课时我留了个问题,希望学生从这篇《祝福》为切入点,谈一谈自己对鲁迅的印象。宋小童照例上台帮我拿着水杯和书,送我到四楼的办公室。

上楼梯的时候,我问:小童,你为什么喜欢鲁迅?她脚步稍缓,说:我喜欢他那种,斗士的精神,老师你知道,周围黑漆漆的一大片,看不见光也看不见希望的时候,哪怕是不举起火把,只能独自前行的人都很伟大,更何况是他。我说:不错,认识挺明确,还有两个周期中考,复习了没有?她一吐舌头,说:你别催,不会落下语文的。我说:你们班上次月考,考的挺荡气回肠,文科班语文平均分和理科班一样高。她说:纯属意外,我回去多督促他们。我说:称职点。她说:你自己看看,还有哪个课代表比我称职的。

即使仅在四年之前,我还是这所学校里的一名学生,但如今我仍正试图把过去和现在变得泾渭分明。我希望自己的三年学生生涯,和如今教书育人的生活,成为两条互不干扰的平行线,共同笔直地绵延。这可能不单是为了专心教学,还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回忆。真正成为一名老师后,我才现上课之外,自己还要参加无数大大小小的工作,学生只是其中稍微显眼的一项,和他们谈心、交流、分析成绩的时间少之又少。所以就算已经任教半个学期,我对五班多数学生的了解也只限于姓名。除了宋小童,我确信她呆在语文办公室里的时间,大约过她一天所有空闲时间的三分之二。有时候是来找我问些和课文有关的拓展内容,更多的时候是在我边上搬个凳子坐下,有一搭没一搭地点评我手头的工作。以至于其他老师曾经几次提醒,我和学生的关系有些太好了。五班班主任则对此意见不大。他开学后做过一次学生背景调查,宋小童父母离异,和待业在家的父亲共同生活。父亲酗酒,她与同学的关系也不算和睦。他觉得,有我陪着说话,兴许是件好事。

晚自习时,别的老师都已下班,宋小童偶尔会从教室里溜上楼,继续在我旁边的座位上消磨时光。一次她问我:老师,你高中三年开心吗?我说:还不错。她又问:谈过恋爱没有?我就显嗔怒状,作势欲要敲她的头,她就灵巧地躲开,笑到缩在椅子里打颤。她把平时束着的头散开,归拢到肩前,一笑就把头歪过去,挤出脸上的酒窝。另一天她情绪低落,一言不,我给她开了一瓶雪碧,她紧握着瓶身,饮料倾泻一地。我把地拖净,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她说:什么样的故事?我说:我上学的时候,偷偷在桌膛里读的,一个英国人写的书。书里面写了一个刽子手,上半张脸终日戴着铁黑而贴合皮肤的面具,在木桩上砍下每一个乱伦者的头颅。她问:乱伦者?我说:对,这是一个乱伦盛行的部落,父母儿女之间,任何一种组合都有乱伦的可能,而一旦被现,主使者就会被枭。终于有一天刽子手亲手斩下自己儿子的头,因为他玷污了自己的妹妹,这个高原部落里唯一的高岭之花。哥哥的头掉落在木桩的一旁,妹妹哭着把他埋进鸡窝旁的花丛,然后找寻着鸡蛋为父亲做饭。她问:父亲呢?那个刽子手怎么样?我说:没有变化,他还是戴着面具,拿着斧子,站在木桩旁等待,虔诚无比,鲜血淋漓。

高考前几个月,我和崔若依的关系已经相当僵硬,时好时坏。在我一次相对克制的自辩过后,她的情绪有所缓和。那天晚上云层低垂,星光难觅。我和她站在操场上一个无人的角落,被夜风撩起头。那时她已经剪了短,头扬起时扫过小半张面庞。我看着不远处灯火通明的教学楼。一段遥远的记忆,好像正从海底浮上来。我拽了拽崔若依的手,问:在礼堂那天,你为什么要哭?

学校元旦晚会的主持人,一般会从当时压力还不算大的高三生中选拔,一来更为老练,二来放松心情。但那年的主持,破例选了高二的崔若依。据说是评选时,几个音乐老师一致同意,无论从仪态还是口齿,她都是当年的最优选。于是在两个周的时间里,崔若依的夜晚都在礼堂里度过。我一般会在第一节晚自习去观摩排练,坐在最后一排,台上此时人来人往,更为热闹。

礼堂的长椅阶梯向上,最高一排和舞台的垂直落差,约有七米,气势恢宏。因为距离过远,常常看不清表演者的面容,这排位置常年空着。我观摩排练的时候,多数时间只能看到众人步履匆匆,一闪而过。而崔若依站在角落,身着校服,一遍遍地对词,并不显眼,甚至格格不入,仿佛独自站立在一片灰茫茫的平原上。

三十一号,全体演员到位,进行最后的彩排。崔若依换下校服,选了一身白色纱裙,贴满亮片,抹胸露背,站在舞台正中央。所有的射光灯,从天顶照在她身上,再被亮片反射,一瞬之间,她周身星光璀璨,宛如仙女下凡。身边的其他人,在那一刻尽数失色。我坐在最高的位置上,从六点一直看到九点半,看着崔若依一次又一次上台,手里抓着提词卡,笑容婉约,清澈地播报着下一个节目的样子;又看着彩排结束后,她被众人簇拥的样子;然后看着最后一个人走出礼堂,掩上门,而崔若依换上校服,款款地向我攀登而来的样子。

崔若依坐下来,靠在我的肩膀上,问:你今天怎么看了这么久?我说:你像是太阳,我没忍住。她推我一下。我握住她的手,看着下面空荡的舞台和座椅,想象着明天这里会如何人声鼎沸。有一段时间,我们都没说话。我把另一只手探到她的身上,轻轻摸着。她有点脸红,但没抗拒。于是我问:你想试试吗?她咬住嘴唇,点点头,呼吸急促起来。我解开裤腰带,抖动几下,忍着寒冷褪下裤子。崔若依只看了一眼,突然扭过头去。我不明所以,凑上前才看见,她正在小声地啜泣。我一下慌了神,穿好裤子,从后面抱住她,问:对不起,对不起,你怎么了?她摇摇头,缩在椅子里抖动着。过了一会,她说:我去给你跳支舞吧。

崔若依想了很久,突然说:害怕。我问:什么?她说:那一次,礼堂里只有我们两个人。我当时觉得,这一切就像是在梦里,太美好,甚至不真实,然后我看见它,它太突兀了,不属于这个梦,甚至让人害怕,就像是我第一次走过张家界的玻璃栈道那样,两腿软,无所适从,所以我哭了。我问:如果现在,我们又回到那时,你还会哭吗?她说:可能不会了,让人害怕的事情太多,它已经算不上什么了。我说:可是没有机会了。她说:时间不等人。

很难讲明,我和崔若依是如何走到势不两立的境地的。在之后的几年里,我时常回忆三年中我和她的经历,有时还将疑惑诉诸友人。而最终得到的结论是,我和她均没有原则性的错误,分离更像是意料之中的结果而非突降的不幸。我们最后告别的时候,在暑假的末尾,彼此都已经不再愤怒或激动。她的眼神又恢复到初遇时的温和,使我不由得回想起那个难以褪色的午后,我偶然看见她澄澈的瞳仁,而后追随她走过了三年的道路。

二〇年十月,我还在学校实习,路过附近的商。领导给了任务,走的急,撞掉了路人手里的公文包,各种字纸散了一地。我帮着捡起来,刚想走,被他一把拉住。我打量对方一番,五十岁左右,脸上胡子拉碴,戴着墨镜,热天里扣着毛线帽。我说:大哥,对不住,留个联系方式成不?他说:咱俩认识吗?我说:不认识。他说:看着点路,别走歪了。我说:哥,一定注意。他挥挥手,走了。我左思右想,没想起自己在哪见过他。

晚上八点,五班的班主任给我打电话,第一句话就是,宋小童丢了。我说:王老师,您冷静点,她怎么丢了?电话那头稳了稳神,说:她今天上课走神严重,我让她去办公室,想着下课之后教育教育,这孩子,一开始没啥事,突然就崩溃了,从我屋里冲出去,哪里都找不到,你俩关系好,你知道她在哪吗?我说:我试试吧。

我在考勤机上扫了脸,走向学校西面的陪读小区。有一天晚上,宋小童把玩着我桌上的镇纸,告诉我,如果哪一天她万念俱灰,就从那小区里七号楼的天台上跳下去,这样的解脱没有痛苦。走着走着,我便跑了起来,一把推开门卫,闯进七号楼的单元门,三台电梯都在上下。我冲进楼梯间,胸口像是燃烧着一团火,几乎烧穿了肺,让我难以呼吸。跑到三十一楼之后,我看见楼梯间门外,天台上的横杆边,坐着一个女生。这时候我才感觉到小腹痉挛,几乎站不稳,扶着楼梯间的门,喊:宋小童,宋小童。她径直扑了过来,几乎把我撞倒在地。我第一次见到她嚎啕大哭的模样。她的手指嵌进我的后腰,泪水沾湿了衬衣的下摆,在一条条连接着楼房凸起的铁线之间,她的哭声空空荡荡,随风飘舞。

宋小童抱着我大哭的时候,是公历四月份。那天我以为宋小童要跳楼,就从学校一路跑到隔壁的陪读小区,又爬上三十一楼的天台,胸腔里燃烧着一团火,把凝滞的黑血烧的滚烫。宋小童抱着我大哭的时候,我想到了今天早上乳白色的大雾,从海上升腾而来,把我围困在苍白的世界里。宋小童抱着我大哭的时候,我看见远处高楼上星星点点的红灯,如夜晚的巨兽蛰伏在楼宇之间,正用它漆红的双眼投来拷问的目光。宋小童抱着我大哭的时候,我尝到了自己喉头血液的味道,脖颈止不住地凉。宋小童抱着我大哭的时候,全世界的风好像都吹到了这个小小的角落,向我们展示着它的威力。我扶着宋小童,说:我们下楼吧。

宋小童告诉我,她本来没想跳楼,也没想那么失态。在我上楼之前,她本已决定,如果我再不出现,她就对着楼下大喊一声**们妈,再慢慢蹭下台阶;如果我真的上楼来找她,她一定会感到快乐。但我突然奔出楼梯口,喘着粗气,双眼圆睁,扶门大喊,她被吓到了,眼泪就是在那时流下的。在等电梯的隔间里,她说:老师,你刚才看起来像一只水牛。

在校门口,宋小童有些踌躇,迟迟不愿进去。我说:要不,去河边坐坐?她点点头。所谓河边,是学校北面,一条穿城而过的小河,水流平缓,也许称为水渠更恰当。沿河多是废弃老楼,灯火稀疏,夜晚行人更少。岸边有长椅,坐在上面,深草在两侧拥我们入怀。流水潺潺,河的上游,有孩子玩耍的广场,一只蓝光竹蜻蜓从天而降,落入河中,被携到下游。宋小童从椅子上跃起,伸长胳膊,拾起竹蜻蜓,又跑回来坐下。我说:小童,有什么想不开的,可以和我说。她低着头,说:老师,没什么大事。我说:你爸,还有学校里,都没事?她说:老师,真不要紧,我今晚就是吹吹风,把脑子吹清醒,就没什么了。我说:有需要的话,我可以家访。她说:不用不用,我受得了。说完,她搓起竹蜻蜓,奋力一挣。竹蜻蜓闪烁着,乘风升入夜空,划出一道亮蓝色的长虹。

期末考试前,老班把我叫去了校长室,隐晦地告诉我,假如五班在这次市统考中再不出成绩,我就只能被调到高一。我默然。开学到现在,大小数次考试,五班的语文成绩总是文科班垫底,有时候甚至考不过理科班。老班又给语文组开会,主要思想是,想出成绩很简单,每周一套题,怎么能不出?组长回屋之后,气不打一处来,了次火:外行指导内行,学语文讲究积累,刷题顶什么用?我倒不在意这个,但是被下到高一的可能性让我颇为忐忑。思量再三,我没告诉宋小童,只是提高了讲题的频率,期待着或有转机。

统考成绩下时,已经过了半个月。宋小童一百三十四分,拿下全市第一。但是五班的平均分依然惨不忍睹。老班又约谈我一次,安慰道,年轻人要多锻炼。我下班还是等到十点,学生们第三节晚自习结束。在办公室外从喧闹到寂静之后,我才走下楼,远远地看见,宋小童站在校门口。这时分窗外飘起雨丝,绵密地编织成夏日透明的网。她把长盘起,撑着一把红伞,说:老师,能送我回家吗?我点点头,举起自己的伞。她跟到我身旁,说:老师,我经常做一个梦。我问:什么梦?她说:梦到我坐在天台上,跳水一样跳下去,我感觉到失重,从头到脚都轻飘飘的,没有平衡,然后一切都被放慢了,我看见楼里面的人,每一层楼的人,或哭或笑,还有的看着我尖叫,我在等着自己摔到地上,可是坠落好像永远没有尽头,耳边只有呼啸,眼前只有越来越多的人。我说:是个噩梦。她说:算不得噩梦,我只是在自由落体,但没摔死。我说:那也挺吓人的。

放学的学生总是走得很快,现在的陪读小区里,已经人影稀疏。天空压下,穹顶下的云层离我们很近。树影萧条,大多佝偻不起。宋小童走到单元门口,向我道别,走出几步,又回头问:盛老师,还能见到你吗?我说:当然能。她问:那还能上你的课吗?我说:很难。

我本来还有很多话想讲,可是天上正下着热雨,空气凝滞沉闷,宋小童的面孔在雨幕后显得模糊不清,我只能看见一把鲜艳的红伞,并由此想象着她被雨打湿的前额。所以我只能说:快点回家吧。宋小童叹了口气,收伞进了电梯。

分手之后,崔若依留给我一个新微信号,随后就消失在南方。我加上那个微信,偶尔看一看她的朋友圈。这个微信朋友圈很少,大多数是一些短句摘录、电影截图,或者是没有说明的风景照,她在照片左下角,面色凝重拘束。到了高一,我还是经常加班,一次又到九点半,电脑底栏的微信图标开始闪动,备注栏写着:崔若依。我一愣,把窗口最大化,看着她五年来第一条信息。

崔若依:一月七号的婚礼,来吗?

我:算了吧,我去不合适。

崔若依:不要紧,你可以坐高中同学那桌。

我:真不合适,我不去了。祝你幸福。

我想了想,给她转了一千块钱,备注是份子钱。过了几秒,崔若依把钱退了回来。

崔若依:心意我领,你不用给钱。不来算了,祝你也幸福。

我关上电脑,拿起一边挂着的羽绒服,想下楼走走。十二月底,已经开始下雪,细碎的雪花纷纷扬扬,落到身上就化开,而校园的地砖上积了一层厚重的白色,但已经被学生踩得凹凸不平。我沿着沥青路走了几圈,现学校正显得陌生。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老班就感慨过,学校里的老师一茬换一茬,到他这个年纪回,已经没几个熟悉的老师还在工作,学校已经不是他当年的学校。工作之后,我还偶尔看见他,在操场的办公楼边徘徊,默默地等着自己同龄的同事出来,聊两句当年的故事。在他们身边不远,几个男生在踢足球,奔跑的前锋面对空门,把球射上了一旁的乒乓球台。

而当我回头时,教学楼棱角锋利的轮廓又鲜明起来。六边形的主楼上布满了正露出灯光的窗口,在黑夜中如浑厚高耸的城墙,和其上冷漠的垛口。学生们日复一日地从墙内溃散,留下雪地上凌乱的足迹。很久以前我曾对其感到惶恐,误以为自己是逃兵中最离经叛道的一人。重新回到学校时,我本以为那样的恐惧已经离我而去,但现在它隐秘地复苏了。

又走了一会,我现自己站在礼堂的门口,而门是虚掩的。当我把手抚上门板的时候,同样的感觉联通了我和七年以前的那个夜晚,我感到有一种情绪正在空气中聚拢成型:庞大、寂寥、失落,像是很久以前,我隐约看见的灰茫茫的平原。推开门后,出乎意料的是,礼堂里的陈设和我想象中一样,昏黑的观众席,舞台上的一盏射灯照下,而一个穿着校服的女生背对着我,站在灯光下。那种失落感愈强烈,浓重得似要凝结。我有些恍惚,小心翼翼地走过去,既担心自己不慎闯入了别人的梦境,又担心无意中会惊醒这场过于完美的梦。女生听见我的声音,转过身,她是宋小童。

宋小童有点吃惊,说:盛老师?我问:这么晚了,你在礼堂做什么?她说:明天元旦晚会,我是主持人,刚彩排完。我说:主持人,很厉害啊。她说:小意思。我们沉默了一会,试探着眼前的景象是否真实。宋小童又说:盛老师,做完主持人,我就剪短了,高三长太麻烦。我说:是,这样更方便,那我不打扰你?她说:老师,难得见面,我能做点什么吗?我看着她,她的眼镜在射灯下闪闪光,眼神则如初见时清澈,肤色更加白皙,几乎和外面的雪一样,清冷纯净。我说:你会跳舞吗,给我跳支舞吧。

我坐到最后一排后,又等了几分钟,宋小童才开始跳舞。抬腿,收腿,跳跃,复抬腿,复跳跃。礼堂里没有伴奏,也没有配合的灯光。她独自跳着,像一只孤独的天鹅。在我身侧,观众席尽头的黑暗里,一个刽子手慢慢走出来,拖着一把肮脏的斧头。他一声不吭,雕像般伫立在我身旁。我没理他,盯着台上宋小童模糊的身影。她很专心,没有抬头看我,还在做着下一个动作,轻盈得仿佛花瓣。我又看向那个刽子手,脸上的面具挡住了他的眼睛,我只看见他紧绷的嘴唇和杂草般的胡须。我深吸一口气,猛地起身,以臂为刀,斩向自己的脖颈。

热门小说推荐
从九品芝麻官开始

从九品芝麻官开始

简介关于从九品芝麻官开始世纪之末,帝国将倾。眼睛一闭一睁,陈立穿越到一个电影融合的大世界,成为九品芝麻官里的戚家大少爷。家有娇妻,库有闲银,可看到水师提督之子常威的那一刻,陈立便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陈立来福,给少爷准备车马,我要去佛山找黄师傅习武!来福来不及了少爷,常威进门啊!少爷救我!...

网游三国:开局张角强制收徒

网游三国:开局张角强制收徒

简介关于网游三国开局张角强制收徒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天下你坐的,我也坐的。重生归来的周武烈刚开局便成为张角的关门弟子,合九洲黎庶,撼一家之王庭!辅张角,助董卓,世人称我为天下第一反贼!反贼,什么是反贼,那不过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侮辱罢了,可我才是胜利者!...

大国重器[快穿]

大国重器[快穿]

每日中午十二点更新下本预定奥运荣光天才空气动力学家许凌霄,因一次意外任务,开始穿梭进不同时空,成了爱而不得的苦情角色。命运的笔尖被她冷酷一划,从此踏上奔赴理想的征程,见证祖国在一穷二白列...

离婚后,带着崽崽嫁豪门!

离婚后,带着崽崽嫁豪门!

简介关于离婚后,带着崽崽嫁豪门!传闻京圈太子爷容年清冷禁欲,不近女色,是朵扎手的高岭之花。直到有人拍到他和一个女人在车内热吻。他眼尾泛红,情难自抑,宝宝,再爱我一次好不好?后来,一直低调从不炫富的容少,怀里揽着娇妻,手里牵着他那翘着一撮呆毛的儿子,逛遍了京圈所有豪门世家。姜希一直以为她和容年是初次见面,没想到却是他处心积虑的别后重逢!...

九生令

九生令

作品简介我用一剑,踏上云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法皆有道,万物皆有灵,灵从天地来。气归丹田,上合神,中养气,下收精,三丹归一脉。我叫沈十方,当我的剑滴着血,我才现这江湖强者为尊,仁者为王。展开收起...

十八年不闻不问,嫡女打脸回归!

十八年不闻不问,嫡女打脸回归!

简介关于十八年不闻不问,嫡女打脸回归!从核污染世界偶然穿到架空世界,女主成了一个不受宠的弃女。穿越一天,暴打恶仆,将人卖了,自此庄子成了她的地盘!穿越七天,成了江湖第一势力阁主,自此江湖成了她的地盘…穿越一个月,强势回京,自此天下不太平…...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