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果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7页(第1页)

  承认差别和等级,还不算儒家的独到之处,因为法家也承认等级。儒法两家的等级观,其不同之处在于:法家只看到等级之间的对立,主张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残酷压迫和横蛮专政,其结果只会扩大阶级对立的裂痕,对立的阶级两败俱伤,导致社会统一体的崩溃。与此相反,儒家既看到差别,也看到不同阶级之间的同一性,强调各等级的和谐相处。儒家认为,在等级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权、利——权利和义务,这就是名份(或简称&1dquo;名”)。儒家号召不同等级的人,各安其份,各尽其职。各行其权,各享其利,这就是&1dquo;名符其实”。每个人都在社会舞台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这样环环相扣,丝丝相联,社会处于协调展的状态,各阶级阶层也就相安无事,和睦相处。否则,秩序就会错乱,社会统一体就难以维持。这就是孔子在乱世之中,要汲汲于&1dquo;正名”的原因。儒家在论证这些等级名份时,贯穿着由上而下自觉自律的原则,一切相对待的社会关系中,权利和义务都是对等的。孔子要求&1dquo;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左传》提出&1dquo;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孟子提出&1dquo;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儒家特别强调上级对下级的表率作用,认为为政就是统治者自己做表率、进行身教的过程——&1dquo;政者正也”。以君臣关系为例,孔子说&1dquo;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说:&1dquo;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君臣关系尚且如此,社会关系、人伦关系也莫不如是。因此孔子告诫统治者:&1dquo;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1dquo;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只有在上者尽了本份,做好表率,天下人才会从风而靡,向风而化。社会各阶层(甚至各部门)都恪守职份,社会就会协调展,人们就生活于和谐的机制之中。否则,在上者不能尽职尽责,名不符实,这就是&1dquo;名不正”。如果&1dquo;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he11ip;&he11ip;”,社会就处于混乱之中。可见社会的和谐安定与否,端赖于统治者是否尽职尽责,是否为人正派。

  天人关系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民与鬼神的关系。世人都说中国人是崇尚理性思维的民族,但是根据人类认识的规律,我们不能排除中国的先民们曾经有一个迷信鬼神的时代。那时&1dquo;民神杂揉,不可方物”,人事与鬼神混淆,冥冥中的神常常干涉世俗的生活,但中国人很早就改变了这一状态。据《国语》、《大戴礼记》、《汉书》等文献记载,颛顼氏命重、黎分主天地神人,&1dquo;绝地天通”,划清神人界限;并且初订历数,规摩天道。这一工作,在尧时又得到巩固,《尚书·吕刑》篇对此作了清楚的追述。其时间大概在公元前23、前22世纪之间。早在四千多年前,中国的圣哲们就力图将人类从神鬼婢女、天地奴仆的状态下解放出来,初露理性思维的曙光。这在世界认识史上也是罕见的奇迹。

  不过颛顼、帝尧对天地神人的态度,只作了理智的选择,并无理性的论证,故后世对天地神鬼的认识常有反复。孔子说:&1dquo;夏人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1dquo;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1dquo;周人尊礼,事鬼敬神而远之。”(《礼记·表记》)就是证明。正是儒家继承了历史上的理性精神,对人与鬼神、人与天地的关系作了理论阐述,才使中国的理性思维形成定势,成为传统。关于神鬼问题,从孔子开始,中国儒家就抱着理智对待、谨慎处理的态度,《论语·述而》&1dquo;子不语怪力乱神”一语可以尽之。子路问事鬼,孔子曰:&1dquo;未能事人,焉能事鬼。”问死,孔子曰:&1dquo;未知生,焉知死。”(《先进》)但孔子又重视&1dquo;丧、祭”(《尧曰》),主张&1dquo;祭神如神在”(《八佾》)。其原因不在迷信鬼神,而在于&1dquo;神道设教”——利用世人普遍接受的形式寓教其中。从此,神鬼丧祭之礼,不过作为报本和感恩的形式、兴礼寓教的手段,保存于文化活动和社会习俗之中,并不曾引起儒者的真正沉醉和倾心。

  关于天人关系问题,儒家亦作了理智思考。儒家思考天人关系时,常常使用&1dquo;天道”、&1dquo;天命”两个概念。天道即天之道,从孔子开始即将天视为物质性的天,将天道视为自然的规律性。《论语·阳货》载孔子将天描述为无言无为、四时运行、生成万物的实体;《礼记·哀公问》孔子解&1dquo;天道”为永恒性(&1dquo;相从不已”)、必然性(&1dquo;不闭其久”)、自然性(&1dquo;无为而物成”)和普遍性(&1dquo;已成而明”);孟子更明确地指出:&1dquo;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万章上》)天道就是天地生成万物的必然性和客观性。荀子则充分挥了天道自然说,在《天论篇》中高举起&1dquo;天行有常”、&1dquo;制天命而用之”的旗帜,表现了人类不仅要脱自然的束缚,而且要利用自然规律以为我用的雄心!此后,将天道视为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性,成了中国儒家认识宇宙的主流。儒家认识了&1dquo;天道的客观性,并未得出天人无关、甚至天人对立的结论。而是认为天和人是相关的、亲和的,这种亲和即体现在对&1dquo;天命”的阐述上。天命,是一个非常微妙的名词,儒家以前的&1dquo;天命”一词,多表现为&1dquo;天之命令”之意,故&1dquo;天命”又作&1dquo;天令”。从孔子以后,儒家把天命解释为天道赋予人的某种禀赋:《大戴礼记》说:&1dquo;分于道谓之命,形于一谓之性。”(《本命》)《礼记》说:&1dquo;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中庸》)天命来源于天道而又作用于人;天命形成了人的个性就是&1dquo;性”;而统率人性的无非天道。天命是人文化了的天道,天命就是联系人性和天道的枢纽。在儒家看来,人是天地的产儿,人性中存在天道(或称&1dquo;天理”)。人从自性中就可以窥见天理。孟子说尽心知性以知天;《中庸》说尽人之性以尽物之性,宋儒&1dquo;存天理”,明儒&1dquo;致良知”&he11ip;&he11ip;都是从这一思路深化开来的。知性不仅可以知天,而且可以实现人性的永恒价值。孟子说尽心知性而知天,人性与天道一体,人可以&1dquo;上下与天地流通”;6九渊进而提炼为&1dquo;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的命题——我就是天,天就是我,天人本是一体。《中庸》甚至认为尽人之性可以尽物之性,&1dquo;能尽物之性,则可赞天地之化育”,&1dquo;能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人由知性到知天;由知天到与天一体;由天人一体进而实现协助天地化育万物、与天地同功齐能,这就是不朽。于是人从一个渺小的生物,转化成了永恒的、伟大的精灵了。尽心知性以知天,进而赞天地化育,这是&1dquo;天人合一”的最高形式。

热门小说推荐
追求永生的旅人

追求永生的旅人

作品简介我突然想讲一个故事,一个我心目中穿越时空的故事。用生命换取穿越的机会,你同意吗?不同意又如何?每次适应新的规则,每次更改自己的知识,为的就是那永恒的生命!各位书友要是觉得追求永生的旅人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穿书七零我和自己和解了

穿书七零我和自己和解了

简介关于穿书七零我和自己和解了手术失误,带着工业园区穿书的刀以姗变成了孔慧慧,她成为了原书男主那个难产而亡前妻的表姐。为了摆脱书中表妹与原主的悲惨结局,她先用带来的物资换了工作,又改进了纺织厂的机器,还赠送了新形布料的制作方法。做的太好,她被送去了羊城,接着又去到港城,没想到却揭开了原主的身世,秘密接踵而来。但原主只想利用带来的工业园区搞好展,产业链越做越长,赚的外汇也越来越多。没想到多年后一个女婴的降生却给她带来了想不到的苦恼...

万界时空穿越者

万界时空穿越者

作品简介新书从斗破开始当大佬求支持!神秘而来的系统,意外的穿越。从最开始的侠岚,到魔幻手机,到铠甲勇士,到斗破苍穹,到成龙历险记,到西游...

绑定生子系统后,我原地开挂了

绑定生子系统后,我原地开挂了

简介关于绑定生子系统后,我原地开挂了因为评分人少所有没有评分颜之云在一次拍摄中威亚意外断裂,身体直接从高空中坠落,生死之际,意外绑定生子系统,只有完成任务才能活着,并获得系统大量奖励,又能活着还能获得奖励,颜之云毫不犹豫接受了系统。颜之云本就是家中不受宠的嫡女,结果又因为被未来婆家嫌弃惨遭退婚,没想到父亲为了讨好的太子,将她许配给不能人事的冷血王爷看她如何逆转局面,成为全朝最为受宠的人...

重生八零:掀翻婆家闯商界

重生八零:掀翻婆家闯商界

简介关于重生八零掀翻婆家闯商界曾经有人问乔伊,如果重来一次,她会怎么做?乔伊说,如果重来一次她不想当贤妻孝媳。后来乔伊重生了,重生回到刚结婚不久的时候。重生第一件事,乔伊为了莫名多出来的债务跟婆婆吵架。第二件事调教丈夫,带着他一起挣钱,当富豪。后来乔伊成了国内最大的房产大亨,身边儿女双全。回看来时路,乔伊说疯一时爽,一直疯一直爽。...

成神从种田开始

成神从种田开始

订阅Q群787942838(需粉丝值认证)在这个世界,信仰之力,是万能的权柄。意外得到伪神器的奥丁,能够收集转化信仰之力,于是身为一个小领主的奥丁男爵,开始了兢兢业业的种田之路西幻领主种田流,偏日常成神从种田开始...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